经济增长不能压倒其他价值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9-19 0:58:08 ·来源:新京报
“苏南模式”目前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成功的经济增长模式,但是,作为苏南模式的创建城市之一———无锡市副市长麻建国近日却表示,苏南也被严重污染了,无锡太湖水已污染得不成样了。 自然环境的恶化是增长的后遗症,无锡未来五年的规划都建立在对过去发展所导致的严重污染的“痛定思痛”的基础上。(9月18日《第一财经日报》)
过去20年,“苏南模式”一直受青睐。但这种模式曾发生重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以乡镇企业为主角;90年代中期以来,苏南各地普遍走上依赖外资发展加工工业的路子。但是目前看来,这两个阶段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落实科学发展观,反思“苏南模式”,环境价值被重视,这是一种可贵的自省。但是,科学发展不仅仅是环境问题,人文价值等也同等重要。
以环境污染为代价而促成的经济增长,是超常规的。无锡去年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广州,位居全国城市第六位,苏州的经济表现也十分突出。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沉重的资源压力,比如土地。为了缓解土地紧缺,“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用地思路随即被提出。
为实现“住宅向社区集中”,无锡、苏州等地将零散的自然村逐步缩并,统一规划农民公寓,实现社区集中管理。如今,无锡市的多层农民公寓已达1700万平方米,12万户农民迁到高楼居住。围绕着“人口向城镇集中”,无锡市调整乡镇区划,乡镇数从117个减少到59个。昆山市通过宅基地有偿回收或作价入股等经济手段,鼓励农民退宅进城。
当地政府这样做,也许有自己的考虑,但是,不难看出其中有明显的行政手段的痕迹。建设新农村要以遵守农民的意愿为前提,否则,人为地对农民实行“社区化管理”,将可能极大改变苏南人的原有的生活方式,甚至富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村镇将逐渐消失。本来,江苏是传统村镇众多且富有特色的省份,已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3座,而传承100年以上的传统村镇则数量众多,这些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村镇多分布在苏南。这些村镇具有传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和谐均衡的生产生活条件与自然社会环境,自觉的乡镇互助互济的保障机制,自律的道德标准,完善的村镇布局及特有的建筑风格,自娱自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村镇的居民在这种居住形态中,具有精神上的归属感,而这是生活质量的根本基础。
但目前,传统村镇的环境、建筑与文化正遭遇巨变。或许再过若干年,整个苏南地区再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乡镇生活。而缺少具有历史传统的乡镇生活,孕育了上千年、繁荣了几百年的苏南文化是否在这个时代中断?现代化、城市化是否一定意味着消灭村镇生活,让农民住进公寓楼中,把传统村镇变成旅游景点、甚至变成工业园区?
苏南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这些代价,在其他地方也能看到。尽管经济增长十分重要,但是,它不能够重要到压倒一切其他价值的地步。
不可否认,假如经济长期低迷,民众贫穷,生态同样会恶化,人文状态也会退化。而经济增长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减轻生态压力,能够为人们涵育人文精神提供必要的条件。但目前不少地方为了实现超常经济增长,还在奉行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人文环境的发展战略。
在反思“苏南模式”造成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希望也能够反思这种模式是不是已经对当地的人文价值造成了影响。因为,这些价值对民众的幸福来说,同等重要。
秋风(北京学者)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