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话
聚集在北京的“漂一族”早就有了“北漂”的名号,现在随着到上海打拼的大军规模的不断增大,他们也有了专属的称谓:“沪漂”。尽管必须面对高昂的生活消费和严峻的求职形势,仍然有很多大学生首选上海作为自己的就业地点。 其中,有人顺利在上海扎了根,也有人继续地“东飘西荡”,也有人中途改变了主意,选择在适合自己的地方站稳脚跟。作为“沪漂”族,你的“漂之旅”还顺利吗?
为了爱情当“沪漂”
久久 26岁 财务
大学毕业前,爸爸妈妈就托人给我联系了工作。起初我不愿意回家,留在大城市多好,家里虽然也很好,毕竟是二线城市,发展空间不如大城市。可是看到父母为我奔波劳累,毕业后,我还是服从了他们的安排,在家乡的一家银行上班。
工作以后,越发觉得家里不错,人脉关系都比较熟,自己也有足够的专业储备,加上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格外受到老板的重视。没多久,我就在新进人员当中获得了唯一的一个培训名额,同事们都说,这大概就是储备人才的待遇了。
工作上一直比较顺利,我的感情生活也很稳定,和男朋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双方家长就差没一起商量买房装修定婚期的事了。不过最近,男朋友因为工作需要调到了上海,合约一签就是五年,他跟我商量是否可以一起到上海发展,同甘共苦为了以后奋斗。
他这样说,我很矛盾,摆在我面前的是个两难的问题:一边是已经上了轨道的工作,一边是付出已久的感情。权衡再三,我横下一条心,和男朋友一起当“沪漂”。一方面是支持他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满足我一直以来埋藏在心底的到大城市生活的愿望。
我们的“沪漂”生活,比起很多刚走出校门的新人来说要好很多。毕竟有了几年的积累,不管在经验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有一定的基础。到了上海,我们都顺利地完成了工作上的转换和适应,我们打算先“漂”几年,有了足够的基础就在上海结婚成家。
漂过三个直辖市
孙小姐 28岁 职员
“漂”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在开始“沪漂”之前,我就曾经当过“渝漂”和“北漂”。我的大学是在重庆读的,毕业之后,我暂时在那里找了一份工作。虽然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这个出身江南的小女子已经适应那里的湿润气候和麻辣口味,但重庆终究没有让我找到归属感。后来,我加入考研一族,奋斗一年,一不留神把自己送到了祖国的心脏———
北京。两年的研究生很快就读完了,我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北漂”,虽然生活像浮萍一样难以安定,但我自己对当时的状态还挺满意。
这次是父母拖住了后腿,他们认为独生女儿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见个面十分不易。再说几年的漂泊生活已经不知不觉耽误了他们为我计划中的婚姻大事,他们把这完全怪罪于离得太远鞭长莫及。在他们的百般劝说之下,我来到了上海———一个在距离上相对离家近的地方。
其实,到了上海照样还是“漂”。一个背包打天下对我来说已经很拿手了,很快我就在上海东北的一隅有个自己的窝。漂了一年多,生活基本稳定下来。现在,父母紧锣密鼓地在帮我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供套房子,找个男友……这一切对我而言都是无所谓的,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去唯一没漂过的直辖市天津漂一漂,完成我的“大满贯”。
选择城市就像选择恋人
小夏 27岁 公司职员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当然也只接受自己喜欢的人。我的男朋友就是基于这个原则找的,虽然当中也经历了很多波折,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事实证明,我和他都是最适合彼此的那个人。
我和男友是大学同学,毕业之后同在上海找到了工作。两个外地来沪打拼的人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虽然感情渐深,结婚成家却只能一推再推。上海的生活成本相对较高,我们的收入除去自己的开支,除去给父母的一些贴补,剩下的也就为数不多了。商量之后我们决定离开上海,选择一个适合我们的城市。
我们把目的地选在了深圳,听说那里机会多,生活成本比上海要低一些。男友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工作,我的工作却迟迟没有落实。过了半年,男友公司派他到苏州工作,我和他一起转战苏州。苏州号称“小上海”,我们在新区的外资企业工作,说老实话,工作压力比起上海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在苏州没有相熟的同学朋友,平时除了上班下班就是在宿舍里待着,生活极其无聊。我们又开始想念熟悉的上海了。
现在,我们已经回到上海继续奋斗了。转了一圈,还是觉得上海是最适合我们的城市。漂的这几年,我们幸好有恋人陪伴,对于未来,我们很有信心。
漂来漂去漂回家
叶先生 27岁 公务员
大学四年里,上海这座城市给予了我很多。和很多到上海来读书的同学一样,我们几乎都想在这座成长的城市生根发芽,这不仅是自己的愿望,也是给培养我们的父母的最好回报吧。毕业后,我在一家公司谋到了职位,跨出了“沪漂”的第一步。
我发现,“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所在的是一间小公司,锻炼的机会并不多,而且薪水也不丰厚。虽说刚工作的新人大多是这样的情况,可我在同学当中确实属于不怎么样的。很多朋友宽慰我,过个一两年,情况就会好转,可事实并没有朝好的方向发展。工作了两年,我依旧是个小职员,每天做重复的工作,薪水依旧没有改观。长此以往,我的自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
我开始为自己的“沪漂”计划另谋出路了。去年,我报名参加了全国公务员考试,在选择工作地点的时候,我想来想去填上了自己家乡的名字。比起上海,那里的竞争相对小一点,我命中的几率会大大提高,而且,去基层工作也是件好事情,至少我可以不用理会外面的喧嚣,安心做我自己的事。
很幸运,我考上了,在给老板递辞呈的时候,我一点都没有后悔,倒是要和上海的朋友分别是件令人难过的事。现在,我在自己的城市做得很好,自信也找了回来,我坚持认为,结束“沪漂”生活是明智的。
长辈提点让我少漂弯路
阿凌 26岁 IT工程师
借用《北京人在纽约》的一句台词:上海“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战场”。对于漂在异乡的青年来说,当地长辈适时地点拨显得非常珍贵。
当年,在上海上大学时我热衷于看球赛和演唱会,表舅劝我把精力集中在学业上,如确有余力,不如在大四前考出英语六级和驾照。果然,后来应聘时,这两张“派司”成了我的优势。当表舅发现我与人交际过于随便时,建议我假期里到宾馆酒店打工当“仆欧”,体验白领圈子的言行礼仪。这一奇招又使我速成了职场的礼仪和许多潜规则。当我临近毕业找工作时,表舅又提醒我本科生千万不能自视过高,要有甘心在
MBA、博士、硕士手下吃几年萝卜干饭的准备,关键要看公司的成长性和自己的发展机会。结果我没走弯路,很快找到一份薪酬平平,但是很有前途的工作。
在上海要停止“漂泊”的生活,自己的努力固然主要,但是长辈的经验和提点也必不可少。我是幸运的,别的“沪漂”不见得有此条件。
作者: 晨报记者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