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培训班的非洲学员在听课 丁川 摄
海口晚报网9月19日讯:据南国都市报道,黝黑的面孔,灿烂的笑容,近日有诸多典型的非洲面孔活跃在海口街头,为椰城增添一抹亮色。
他们是“非洲国家海洋产业开发培训班”的学员,现有21人。这次培训班由中国国家商务部主办,海南大学首次承办,旨在使学员了解热带海洋资源特点、开发现状与前景,了解海南海水养殖产业现状与新技术。培训班学员们来自非洲布隆迪、科摩罗、加蓬、几内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多哥、突尼斯等12个国家,分属各国海洋、渔业、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政府要员。他们中间,有3人属副部级“干部”,有多人属厅级“干部”。
上课:
专家和翻译“双剑合璧”
此次培训为期15天,于上周四正式开班,本周内由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的几位相关专家进行专题演讲,他们的主讲题目分别为“海南海洋工程现状与管理”、“海南虾蟹养殖现代技术”等。下周,学员们还将参加海南各地的养殖厂及水产加工厂。
记者在现场看到,学员们非常认真地听讲,认真地做笔记。对于这些非洲学员而言,应用起法语来得心应手,说起英语却结结巴巴。培训班特意请来一位法语翻译坐镇课堂。但由于讲义均经翻译转述,每天的授课时间达6个小时。
“我们对海南的海水养殖技术和海洋产业非常感兴趣,教授演讲很精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摩洛哥农业·乡村发展与渔业部渔业总司杰迪代省渔业厅厅长BERHDADBOUDI说,他为参加这一培训感到庆幸。更难得的是,培训班的“同学们”志同道合,大家有很多共同语言。
交友:
最喜他乡遇故知
与所有的国家官员一样,这些非洲学员平时公务繁忙,第一次来到风光如画的海南,又都是同道中人,他们的情绪非常愉快,彼此之间很快交上了朋友。
BERHDADBOUDI先生身上发生了这么一桩趣事:他前几天不小心生了病,到省医院打针时居然遇上一位会说法语的医生,并且这位医生的导师恰好来自摩洛哥,两人越聊越投机,大有“它乡遇故知”的感受,虽然在生病,他却开心得很。BERHDADBOUDI先生对记者说,海口的气候与摩洛哥有些相似,风景也有几分相似。摩洛哥没有椰子树,却有棕榈树,由于用英语说不准这种树的名字,他又画画又翻字典,终于查出了棕榈树的拼读方法。这些非洲友人多是第一次来中国,刚来海口几天便学会了用中文说“你好”,不愧为国家智囊。有好几位非洲友人对记者谈到,在海口生活这几天来感到这里的人很好,很热情。
18日记者在海大邵逸夫学术中心大堂内,惊讶地发现有位非洲友人捧着份《南国都市报》看得津津有味,他用英语说,他看不懂上面的文字,只觉得图片很好看,版面也不错,与非洲的报纸不一样。
逛街:
随身带张求助卡
他们在本国是举足轻重的官员,来到中国后由于语言不通,却如同小学生般,让接待人员操碎了心。前两天遇上周末,每个人都想出去逛街,看看海口的景致。为了避免他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海大外事处曾影老师给每人派发了一张小卡片,上面写有住处的联系电话,并尽量要求他们集体行动。
他们上街时被海口的小吃深深吸引了,一会儿去街头买玉米,一会儿又想去买粟子吃。
明珠广场、解放西路、中山路都已经被这些非洲友人逛遍。
购物:
手持计算器很会侃价
锁头、手电筒、电子产品、服装,非洲友人喜欢买的物品千奇百怪,他们的侃价本领极为高明。虽然语言不通,阿拉伯数字却中外相通,他们去DC城逛街时一个个手持计算器,先让店主在上面敲出价格,然后再拦腰侃价,居然花几十块钱买到了很好的“优盘”。“与我们那里比,这里的电子产品便宜很多。”科摩罗的一位官员前天已经买了好几只“优盘”,今天又打算再买15只,他说,这些“优盘”价廉物美又实用,回国后当礼物送给朋友和同事们,他们肯定会很高兴的。
这些非洲友人普遍对中国丝绸感兴趣,昨天晚上,海大邀请他们观看学生们的演出,有几位非洲友人看到主持人所穿的唐装,到处打听哪里可以买到。
有的非洲友人买了好多只书包,准备带回去给孩子们当礼物,他们的孩子都很多,在聊天中,他们谈到,很多非洲国家的伦理观念与中国一样,如重视家庭,尊重老人等。(许欣)(来源:南国都市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