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有30年教龄的生物老师用20年的时间收集了200多种鱼类标本,如今将它们全部捐出开设标本馆。本周五,浦东高桥地区的首个社区科普基地———蓝鸿铭海洋鱼类标本馆将在浦东育民中学对外开放。
20年收藏200多种鱼
上百个透明的圆玻璃瓶,装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200多种鱼、所有标本名称都用拉丁文、英文和中文三种语言标识,按国际标准执行……这个海洋鱼类标本馆虽是个人所开,规格却一点不逊色。 据该馆的创建者———育民中学生物教师蓝鸿铭介绍,这些鱼都是靠他两条腿“跑”回来的,他没事天天去鱼摊转悠,经常光顾复兴岛等渔业码头。蓝老师20年里收藏了200多种鱼,不少海洋鱼类还是珍品。“这条绿鳍马面,就是俗称的剥皮鱼,十年前我在农村打谷场上用两盒香烟换来的,现在它的数量稀少了,但在科学家眼里,这鱼却是海洋生态演变的好样本。”
还有一条丝鳍鲳是这里的“镇馆之宝”,这是蓝老师1994年从高桥一个地摊上淘到的,直到前年才被水产大学钟俊生博士鉴定确认。除了海洋鱼类外,标本馆里还有东海水产研究所提供的海豚等海洋动物和“雪龙号”带回的企鹅、贝壳等近百种标本。
“民间科普”创举获各方支持
蓝老师做了30年生物老师,酷爱鱼类的他看电视时得知,欧美等国家除了大规模的公立博物馆外,不少民间团体也建设博物馆,民众有科学疑问能就近求知,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较高。在日本,一般的家庭主妇对很多鱼类都耳熟能详,她们认识的鱼类比我国不少中学教师还多。自己的鱼类收藏能否和学生和周围群众共享,传播科普知识?
学校和东海水产研究所非常支持蓝老师“民间科普”的创举,蓝老师捐赠出了自己长期潜心收藏的宝贝,标本馆以他的名字命名,不仅成为育民中学的拓展学习基地,同时成为浦东高桥地区的首个社区科普基地,对本区十几万居民免费开放。为了鉴定鱼的种类,蓝老师经常来往于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等专业单位,与不少专家甚至院士都交上了朋友。这些专家非常支持蓝老师开设民间标本馆的善举,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还亲自为标本馆题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