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一前,所有的病人都将出院,和家人共度中秋佳节。”今天上午,友谊医院热带病研究所的医生阴赪宏介绍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情况时语气中透着轻快,“最多的时候我们这里同时有近50名患者住院,昨天和今天陆续有患者出院,到明天就只剩下10名患者了。他们的病情控制得都非常好,十一之前都能出院。”
6月下旬以来,北京首次发生由福寿螺引起的群体性广州管圆线虫病。至今,友谊医院共诊断111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入院治疗70例,在其中24例重症病例中,已有22人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今日现场
一患者上午获蜀国演义酒楼7万赔偿
今天上午11时,因食用“福寿螺”染病的吕女士在康复之后重新走进蜀国演义酒楼黄寺店就餐。蜀国演义为其结清了全部治疗费用共计7.4万余元。据悉,这也是蜀国演义目前支付的赔偿数额最多的顾客。
吕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于6月3日在蜀国演义酒楼劲松店用餐染病,曾先后入住北京市的三家医院接受治疗,治疗费累计高达7.4万余元。至于该患者之所以获得如此高额的治疗赔付,酒楼方面认为,主要是由于医院的误诊造成的。
对于整个“福寿螺事件”中曾在酒楼就餐的95名患者,蜀国演义方面保守预计仅前期治疗费赔偿就将突破150万元,其中误诊费就高达80万元。这还不包括对患者的后期治疗费用及精神损失费、误工费等赔偿。蜀国演义酒楼常务副总经理陈女士说,“我们会为我们的过失承担责任,为患者负责到底”。据悉,蜀国演义酒楼下一步将就患者的精神赔偿制定具体细则。本报记者杨滨贾晓宏D044J146
诊断过程医生三度到酒楼寻找致病螺
6月24日,患者王先生到友谊医院热带病专家纪爱萍副主任医师那儿就诊,当时王先生头痛非常严重,稍有震动就难以忍受,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还伴有发烧、乏力等症状。之前,王先生辗转多家医院求医,诊治无效。纪大夫联想到1999年院里曾经收治的5例从外地转来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立即引起高度警觉。经详细的问诊,了解到王先生和另外两位朋友曾经一起在酒楼用餐,吃过“凉拌螺肉”这道菜之后,3人陆续出现同样的症状。纪大夫据此初步判断可能是“广州管圆线虫病”,随即收入病房进一步诊治。
到底是不是螺肉有问题呢?为了弄个水落石出,纪大夫委托同事到这家酒楼买回麻辣福寿螺,送实验室检测,没有发现问题。纪大夫不甘心,亲自跑到该酒楼,要了一份凉拌螺肉,再次进行检测,依然没有发现问题。
纪大夫还是不放心,把这件事向热研所领导做了汇报。友谊医院立即向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在北京市CDC的协调下,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法从该酒楼提取到10只鲜活的福寿螺,送到热带医学研究所,检查发现有两只携带有大量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由此,根据患者就餐史、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病”。友谊医院立即向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了检测结果,同时,提醒市民警惕凉拌螺肉致病。
治疗记录专家每天几十里路往返病区
进入8月,北京市卫生局向社会发布了疫情通报,友谊医院被指定为专治医院和指导中心,一时间病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
医院特事特办,打破常规,专门开辟出一条诊治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绿色通道,并增调专家,将热带病门诊由半日门诊改为全天接诊,增加双休日门诊,临床医生24小时值班,保证患者“随到随诊”。
热带医学研究所原本只有3张病床,要想解决这么多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住院的问题,难度可想而知。为此,医院协调各职能部门、临床科室,整合全院的床位资源,分散安排,统一救治。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安排了几十名患者分别住在了急诊科、眼科、肾内科、耳鼻喉科等11个病区,分布在5座楼里。热研所的专家每天需要多次往返于各个病区,走几十里路,为他们进行统一治疗。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医生们每天早、中、晚三次交班,及时通报患者病情变化;并联合各相关科室进行专家会诊,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北京市卫生局还协调在宣武中医院开辟了第二病区,并培训了405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生,提高了首都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患者感恩故事
想看看救命恩人的“庐山真面目”
阴赪宏是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助理,是医院广州管圆线虫病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副组长,在疾病暴发的高峰期阴大夫连续10多天没回家,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实在太困了就蜷缩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眯一会儿。高强度的工作使他在半个月的时间内体重下降10余斤。一天晚上7点钟,第二病区新收治了多名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阴大夫立即赶往宣武中医院查看病人,细致问诊、查体,指导一线医生制定治疗方案。随后,对近20名患者一一询问病情变化和心理需求,不厌其烦地进行解释,安抚其焦虑情绪,直到患者明白和满意为止。在离开时,几名患者和家属拉着阴大夫的手,一再表示感谢,同时强烈要求阴大夫摘下帽子、口罩,想看看救命恩人的“庐山真面目”。
热带医学专家甘绍伯研究员今年65岁,他刚刚从东北养病归来就立即投入了救治工作。不论早晚,病人来多少看多少。冯曼玲是热带医学研究所临床室主任,除了担负繁重的院内医疗救治任务,还承担着院外的会诊工作。她利用晚上时间出诊,经常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由于过度劳累,致使心肌缺血。
王婧、郑晓燕、齐海宇、李小丽、汤雯、林瑾是六位年轻的大夫,自从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时起,就战斗在临床一线。她们天天奔波在院内5座楼中的11个病区,最长时间连续工作达22小时,她们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概念,哪里需要就奔赴哪个病房,经她们亲手救治的患者达到70名,为战胜疫情贡献了力量,被患者和家属们亲切地称做线虫救治战线的“6朵金花”。J14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