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9月19日电(记者马扬)今年57岁的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员李元昌身患绝症,却时时刻刻关心着农村教育。他用6年时间踏访了近200所农村中小学,建起了42个农村教师培训基地,并捐资、募资20多万元,赠给了当地的农村学校。
1998年,李元昌被查出患上了非合杰氏淋巴瘤,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吉林省教育厅将他从榆树市秀水二中调到了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学部,当了一名语文教研员。
调李元昌到城里是想让他好好休息,李元昌却把它当成了自己服务农村教育的一个新起点。他每年至少有近4个月的时间在农村基层,跑遍了全省80%的县乡中学。通过调研,李元昌发现农村学校各级培训不可能达到普及,即使能培训,教师也承担不起费用。他感到,应该把挖掘、拓展农村教育资源和教师研培工作结合起来。为此,他开创性地提出了建立农村基地校的设想。
2000年夏天,国内首个农村基地校在白山市露水河成立。基地校的成立,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教师培训与教学相脱节的大问题,一大批年轻教师在基地校中迅速成长起来。在此基础上,李元昌及时总结并推广了这一经验,先后在全省9个地市州成立了42所农村基地校,形成了“教研员——基地——基地校”的农村中学教改教研网络。
在创建农村基地校过程中,李元昌也深深感受到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和城乡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平衡。2001年夏天,李元昌把创办城市中学培训农村教师基地校的想法,对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崔贞姬说了,获得了支持。李元昌联系并主持了首批教师培训,从一所农村中学派出受训教师11名,在吉大附中培训一周。吉大附中选派出最好的教师作为代培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在此基础上,李元昌又联系城市教师送课下乡,让农村老师不出校门就得到培训。6年来,经他联系的城市学校累计到农村“送课”已达数百次,受培训的农村教师近万人。
多年来,李元昌谢绝全国各地一些学校的高薪聘请,却在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不断奔走,捐资、募资。1997年,他拿出获得的香港伯宁顿孺子牛金球奖杰出奖6万元设立了“农村中学教师奖励基金”,专门奖励农村优秀教师。次年,他又拿出3000元钱,奖励两位农村中学教师和教研员。
李元昌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一直感受着人民对我的关爱和照顾,我要加倍地回报给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