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9月19日讯 9月17日,中科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正式落户烟台。
有关专家指出:该研究所落户烟台,为18年来的市院合作掀开了新的一页。烟台海岸带有关产业从此将逐步打破发展屏障,跃居国内一流。
然而,市院合作带给我们的惊喜远不止这些:
――日前,烟台固特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壳寡糖的研究开发”项目,已经完成全部研究并投入生产,预计到2008年产值可突破2000万元;
――烟台绿云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开发的“虹膜身份识别系统”,日前也宣告研发完成并产出样品,预计2007年产值将突破1000万元;
――招远金翅岭金矿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的“含砷难处理金银精矿的催化氧化散浸湿法冶金深工艺体系及工业开发”项目,日前正式通过项目验收;
……
一件件成果在合作与互动中跃然眼前,不断为市院合作描上浓重的一笔。据统计,目前,我市各有关单位与中科院各大院所联合完成重大科研项目50多项,有11个课题填补国内空白,以四大支柱产业和生物技术、节能开发等高新技术领域,在这种科技优势的推动下,正打破桎梏,迅速推进。
“事实证明,利用中科院国内一流的科研力量、科研设施、科研水平这一自然载体,进行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不仅解决了遏制我市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同时也为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必要的研发基础。”市院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人事局副局长于茂清如是说。
在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开发区大季家的养殖区内,一座座大棚临海布阵,蔚为壮观。走进场区西侧一排不起眼的小房子,只见整齐划一的育种托盘密密麻麻摆满了屋子,科技人员正逐个对其进行生长观察。东方海洋项目管理部部长李志凌告诉记者,这就是公司在中科院海洋所的技术支持下建立的国内第一家配子体克隆种质资源库,其中保存了38个品种的雌雄配体克隆,达到了海带育种的世界一流水平。这一成果不仅大大缩短了海带育种速度,也使东方海洋技术层次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上升到生物技术领域。
东方海洋与中科院的合作由来已久,合作项目达9项之多,目前完成的5个项目,已经全部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两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些科技成果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亿元,利税4000万元。就在去年,他们与中科院海洋所共建海洋科技示范实验基地,联合承担的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优质、高产抗逆的经济海藻新品种培育”已瓜熟蒂落,“东方3号”海带新品种日前也通过验收。
瞄准市院合作的广阔前景和双赢效益,我市每年都对重点行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进行筛选、论证,拿出富有发展前景和高科技含量的项目,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取得了显著效益。据统计,1999年至今,我市结合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与中科院电子所、自动化所等14个研究所累计达成合作意向175个,取得重大成果8项,涉及15个领域,其中纳米材料、智能建筑、生物制药等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突破产业发展屏障的同时,培育起多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只楚集团电缆厂是另一个亮点。在与中科院辐射技术公司合作过程中,他们共同研制完成了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和制造、用于工业生产的电子加速器辐射交联电缆生产线,被称为“我国辐射加工技术产业化的里程碑”。利用和中科院辐照加工这一核心技术优势,他们开发了辐照交联系列化电缆,其中机场灯光电缆、高压彩电引线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国家机电部批准为替代进口产品。目前该厂辐射交联系列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大机场及国家、省重点项目,成为电缆厂的拳头产品。中科院的科研优势在与我市企业生产经营的紧密结合中,已经发挥出最大的产业效益。
显然,中科院科技优势的卓越贡献,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引擎”,而随着项目合作的不断推进,这一“引擎”将会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助推力。市院合作,正如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朵奇葩,必将盛开得更加绚丽,更加壮美。
本报记者 张景亮 通讯员 贾振宇 刘敬涛 邵红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