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品《世博会标志》
冯仁华 摄加拿大作品《蒙特利尔大舞台》
毛昭胜 摄作品《通向2008》
冯仁华 摄
连日阴雨之后,上海的天空终于放晴。9月15日正值星期天,一大早,上海世纪公园门口就聚集起了众多游客。经过将近两年的筹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2006上海国际立体花坛大赛在这一天正式揭开帷幕,来自15个国家55个城市的80多件植物雕塑作品,组成了一场与众不同的视觉盛宴。
“其实,这项赛事将进行两个半月,但游客似乎都等不及了。”世纪公园的工作人员笑道。确实,仅星期日这一天,世纪公园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
足不出沪,就能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艺术及风俗民情
立体花坛又名“植物马赛克”,起源于欧洲,是运用不同特性的小灌木或草本植物,种植在二维或三维立体钢架上而形成的植物艺术造型,通过各种不同植物的特性,创作出一尊尊惟妙惟肖的立体植雕作品。立体花坛作品表面的植物覆盖率至少达到80%,并因其千变的造型、多彩的植物包装,外加可以随意搬动,被誉为“城市活雕塑”。
2000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原园林局局长丽姿·高美叶慧眼将其相中,把这一新颖的植物造型艺术发展成一项新兴的国际园艺赛事——国际立体花坛大赛。2000年和2003年,蒙特利尔市分别承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国际立体花坛大赛,集中展出了各国优秀园艺师、造型师、雕塑师、建筑师、美术设计师共同创作的植物雕塑作品。
今年上海举办的第三届大赛,是这一国际赛事首次走出加拿大。该赛事以“地球·家园”为主题,并围绕“讲述城市的艺术、城市的建筑、地区的动物”展开丰富设计,在上海最大的城市公园——世纪公园内,布展面积达30万平方米,其展览规模之大、参赛城市之多、作品质量之优,与以往两届相比毫不逊色。加拿大著名景观设计师文森特·艾瑟林说:“这次大赛的展出地——世纪公园的景观非常美丽,展出的每一件作品也都是独立的艺术品,它们犹如首饰盒和珠宝的关系,游客在这里可以获得双倍的观赏价值。”
在这里,建于公元前447年的希腊《帕德教神殿》拔地而起,再次展现古希腊文明与民主的象征,以及希腊最伟大的建筑艺术,而神殿前的奥运五环标志,更是指明奥林匹克发祥地之所在。法国新喀里多尼亚的作品《小岛风情》,则将独具南太平洋风情的美丽小岛以及岛上独有的鸟类和土著建筑“搬”到了上海。马赛的《圣母加德大教堂》也被“拷贝”过来,在园艺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制作下,教堂明快简洁的建筑线条、凹凸有致的砖块质感、自然高雅的色彩过渡,均由一株株植物细微体现。而比利时考克西德的《马背上的渔夫》不乏幽默地展现了当地至今仍保持骑马撒网捕蟹习俗的渔夫生活。满载而归的渔夫坐在当地独有的矮脚马背上,手里的绳子拖在马后,牵着地上一只硕大的螃蟹……游客高兴地说:“没想到,足不出沪,就能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艺术及风俗民情。”
与此同时,以清代满族女子旗头为主题的沈阳《盛装》,以古老算盘、铜钱为内容的太原《商道》,以高山流水为背景的武汉《知音》,以天坛、长城、城门巧妙组合为构思的北京《通向2008》,以及上海的《弄堂风情》和《石库门》、广州的《西关风情》、合肥的《九狮城雕》等,则向国内外游人展示了我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
腾空野马让美国专家连称“妙极了”
立体花坛以造型为基础,一般运用钢材作为造型骨架,然后在填充了栽培土的造型上种植植物,通过植物不同的形态和本身的色彩,形成独特的植物造型艺术。这一艺术的形成,蕴含着众多智慧与心血。
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大舞台》是本届大赛中投资与规模均最大的植雕作品,其制作过程非同一般。根据模型,制作者用钢条搭建“骨架”,再用细钢条“编织”细节部位,使作品呈网状,可植土栽花草。但是,每两根钢丝之间不能小于15厘米,“这是植物生长的最小空间”,负责“大舞台”制作的加拿大著名结构设计师雷蒙解释道。
“骨架”搭成后,开始装“血管”,即装上喷灌装置,能自动给植物浇水。这是整个立体花坛作品中科技含量最高的部分,因为这一作品最高可达10米,上部进行人工浇水十分困难。自动喷灌装置由两部分组成,“肚子”里是滴管,“骨架”表面则是喷雾装置。“整个喷灌系统全部由电脑控制,会根据阳光、湿度、温度等各种气候指标,随时调整喷出的水量,确保植物的新鲜。”立体花坛组委会成员介绍说。
其后,就是植入“皮肤”——遮阴网、放置“内脏”——泥土和肥料,最后花卉透过遮阴网植入“钢筋人”体内。考虑到植物的生长,植物间需预留约5厘米的生长空间。为了展现蒙特利尔四面环水的情景,700平方米的“大舞台”建在湖面上,组委会专家采用了高架桥面设计方式,将钢管插入湖底,每根钢管的受力点再用两根小钢管十字形固定避免下沉,钢管之间互相牵制,藏在湖面下的网格型架构,将170吨的重磅“大舞台”轻松托起。
虽然制作方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一个立体花坛都是这样经过多道工序、花费大量人力,才得以出现在观众面前。其中,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雷丁市选送的《西部牛仔》还经过了中方的二度创作,融汇了我国专家的智慧。
《西部牛仔》展现的是美国西部地区的牛仔骑术大赛,粗犷的牛仔、难以驯服的野马、野牛,使整个场景充满野性和力量。其中一匹野马仿佛不满主人的驯服,两只前蹄腾空离地呈65度,试着作最后的挣扎。另一头正在咆哮的野牛,两只前蹄紧紧抠住地面,后蹄高高翘起离地45度,似乎想把年轻傲慢的小牛仔狠命摔出。这两只腾空的动物是制作的最大难点,美国设计师决定用支架托着身体,但这会大大削减作品的动感及视觉冲击力。组委会专家李海根等一看,立刻提出采用力学中的三角平衡原理,并加固地面受力点,使野马、野牛甩掉支架腾空而起。
这一成果令美国设计师大为惊叹,连称“妙极了”。
引进“他山之石”,提升上海园艺整体水平
“本届国际立体花坛大赛在上海举行,将有力地促进上海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在大赛开幕式上,上海市副市长杨雄说。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不断加大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至2005年底,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平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1.63%,并于2003年建成国家园林城市。目前,上海正通过滚动实施的“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增加城市绿地和森林覆盖率,争取建成环境友好型城市。然而,专业绿化人士也坦言,上海虽然越来越“绿”,但在品位上仍有欠缺。“上海的园艺布置,多以平面为主,颜色也多以红绿草为主,稍嫌单调。”上海市绿化林业局副局长王孝泓坦言。
为确保此次大赛所需的植物材料,去年起,上海就开展了植物种源招标,要求立面植物矮生、蔓生、耐修剪,能体现平面效果。本次大赛共用花草植物390个品种1200万株,其中用于立面的植物100多个品种,三成是从加拿大、日本等地引进的新品种,其中红绿草有16个品种,彩叶草有15个品种,银香菊2个品种。“不少外省市的园林部门在要求供苗的同时,还捎带引种,借鸡生蛋。”种苗公司有关人士介绍道。
“立体花坛创造是艺术设计、结构造型、植物配置与栽植的整体融合。”王孝泓表示,这一艺术形式,大幅度地扩展了植物的丰富表现力,也为城市增添了鲜活的雕塑作品。“尤其是随着季节的变换,植物颜色也会发生变化,使得立体花坛更为生动、有趣。”在加拿大,因冬季漫长、寒冷,立体花坛的植物无法生存,人们就在卸下花卉、泥土的钢结构上挂起了串串彩灯,夏天的植物展在冬季“摇身一变”成了美丽的灯展。业内人士评价说:“这样融造型艺术与园艺技术于一体的植物雕塑,显然比一般的硬雕塑更丰富,也不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其实,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我们已尝试在街头摆放立体花坛。”王孝泓介绍说,今后,上海将进一步引进立体花坛的概念与做法,进一步提高上海园艺整体水平,营造国际大都市的绿化品位。
另据了解,在立体花坛大赛期间,世纪公园的室内展馆还将陆续展出奇花异草、盆景赏石、插花艺术、菊花精品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展,游客还可参加“我最喜爱的作品”评选活动。游客王孝联将选票投给了马赛的《圣母加德大教堂》,而他的妻子则钟情江苏扬州的《五里桥》,因为20多年前,他们在那里度过了甜美的蜜月。然而,无论是中还是西,他们都觉得参赛作品文化底蕴深厚,“希望这样的立体花坛在我国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