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上海,随着英语的广泛应用,讲一口流利的英文成为许多上海白领身份和品位的象征。然而,日前在上海举行的“纪念推广普通话20周年”座谈会上,上海的语言专家和教育专家却指出,在某些行业尤其是上海的工商界,存在着英语过度使用的情况。 更有专家直言,这种现象背后其实透露的是一种盲从的心态。
“这是盲目崇拜!”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院长潘文国这样概括部分上海人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态度。潘文国说,有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1/3至1/4的人在学英语,而在上海这个数字还要高。潘文国称,其实英语热本身并不是坏事,但在很多方面,英语却热过头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很多领域尤其是在工商界,能不能说英语已经到了“一票否决”的地步。对毕业生最有吸引力的招聘单位,各种英语证书是起码的敲门砖,而在进入这些公司后,英语更是几乎变成了唯一的交流方式。“他们根本就不大讲中文。”潘文国介绍说,根据他的了解,目前在上海许多外资公司、IT高科技公司和其他高收入白领聚集的单位,英语成为了那里的“主流”。
采访中了解到这样的案例,在上海某些外企的中层会议上,即便参加的全部都是中国人,但仍然被要求一律讲英语。而所有上海职员彼此的书面往来也都要求用英语写作。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差别的是,公司的外国职员在写书面文件时却是中英文各一份。“这真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潘文国感叹。
对英语的过度使用和崇拜也渗透到了上海工商界人士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聚会不说“聚会”改叫“派对”。潘文国对此明确予以反对。他认为,在中国,除了进行封闭式英语训练或在面对外国人时应当讲英文外,其他场合应使用中文进行沟通。究竟是什么导致沪上白领英语使用过度?潘文国分析说,除了一些IT高收入白领中文表达能力欠佳和专业习惯外,主要还是盲从心态在作祟。
上海著名教育家于漪也认为英语使用过度,并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她说,社会上的英语热也影响到了学校,现在在很多学校英语的地位位列各门课程之首,相比之下,语文的地位岌岌可危。而最让她不能接受的是,许多学校盲目进行所谓双语教学,甚至在小学一年级开课用英语来教语文,“外语是重要,但地位绝不能超过母语。”
(俞立严 臧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