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九月十五日,一名工作人员在摆放台湾水果。中秋节临近,哈尔滨市某水果批发市场进的一批台湾水果十分吸引人。
张清云摄(新华社发)
1996年9月14日,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李登辉宣示了“戒急用忍”的两岸经贸政策。10年来,台湾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戒急用忍”也先后演变成为陈水扁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和“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然而,10年来的事实说明,政治权谋终究阻挡不了经济规律。不论是李登辉,还是陈水扁,都阻挡不住台商西进的脚步。因为,台商到大陆投资,给台湾带来巨大的利益,促进了台湾经济转型,提升了台湾的竞争力。有迹象表明,今年两岸贸易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顺差可能达700亿美元。
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方兴未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对此耿耿于怀,竭尽全力加以阻拦、诬蔑和破坏。他们危言耸听,说什么台商西进会“掏空台湾的经济”,说什么台商的选择是“钱进大陆,债留台湾”,更有甚者,声称要将台商“以重大经济犯罪之名通缉”云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事情真如他们所言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台湾的《经济日报》在冷静分析之后,得出了结论,认为台商投资大陆,给台湾至少带来四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提高出口增长率;二是由入超转变为出超;三是扩大外需,提高经济成长;四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经济日报》是岛内著名的专业报纸,它的分析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作用。其实,这也是许多台商的真切感受。就拿笔记本电脑来说,2001年台湾生产笔记本电脑1400万台,占全世界产量2500万台的56%。2001年及2002年,全球经济不景气,Dell、IBM等跨国企业要求台湾业者降低代工价格,可是当时台湾生产厂商的毛利已相当低,再降低将无利可图。在这样的情形下,跨国企业建议台商到大陆投资生产,以保持合理的毛利。因此,自2002年开始,台湾笔记本电脑厂商遂向大陆转移,到2005年,全部转移到大陆生产。由于台商赴大陆生产,使笔记本电脑在国际市场降价推销,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百业萧条声中,笔记本电脑销售一枝独秀,平均每年以25%的比率高速增长,至2005年全球生产量扩增至6000万台,而其中台商在大陆生产4900万台,占全球生产量的82%。
对台湾而言,虽已没有笔记本电脑生产,却因台商在大陆生产的笔记本电脑迅速扩展到4900万台,带动大量零组件及设备的对大陆出口,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及对大陆出超的扩大。在台湾内需不振的困境中,支持了经济维持适量的成长。对台商而言,掌握全球笔记本电脑供应的主导权,毛利率虽然降低,但销售额却自2001年的122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03亿美元。如果台商当初不把笔记本电脑转移到大陆生产,笔记本电脑生产早已全军覆没,哪有今天的辉煌成就?
投资大陆,是广大台商的自然选择;经贸交流,是台湾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台湾当局如果为台湾人民利益计,为台湾繁荣稳定计,就应该改弦易张,顺应时势,促进两岸经贸交流,早日开放“三通”,为台商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诚如民进党“立委”郭正亮所言,台商的需求一直在超越当局的开放速度,许多行业投资大陆的限制如果不能松绑,台商只有出走一途,这种趋势不是任何政党阻挡得了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