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耸立在农田中的千年古墓。古墓附近随处可见被毁的陶片。
本报记者王俊栋/文 田明/图
新闻提示
盗墓贼的突然“造访”,让藁城市东垒下村的村民开始重新审视与之朝夕相处的“土疙瘩”,昔日一文不值的“土疙瘩”如今被揣测得如宝藏般神秘。利之所向,附近村子的不少村民携锹带镢到“土疙瘩”上翻土掘坑,几乎搜罗殆尽,有幸运者果真挖出瓷瓶、古铜、塔雕之物,携之藏匿。这些文物价值几何?众说纷纭。文物界人士断言,“土疙瘩”实为“封土”,“封土”年代古老,规模宏大,必然尘封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很有可能埋藏着惊世墓葬;但因封土之故,在“十墓九空”语下,或许昔日王侯之墓今日已真的成了“土疙瘩”现场
盗墓贼激活“土疙瘩”
◎沉默大墓葬渐遭蚕食
东垒下村是藁城市的一个小村子,村外有一处偌大的土丘,村民俗称“土疙瘩”,因其表面上与土堆无任何区别,多少年来被村民以烂土视之。然而,“土疙瘩”在一夜之间却名声大噪,成为令村民惊诧不已的大墓葬,发现它的并不是文物部门,而是盗墓贼。
9月17日,记者来到东垒下村,在村内瞻眺,即可望见一二里之外的、凸起于农田中的“土疙瘩”,可见其巨制。“土疙瘩”四围盘剥严重,遭受了农田长年累月的蚕食。即使如此,“土疙瘩”至今仍有数千平方,高达十来米。顶部平坦坚整,树木郁茂,葱翠扑人。林木间有几间房子,为村民烧香祈愿的小庙。
虽然这是一处“其貌不扬”的土堆,但是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它的“封土”本质,为墓冢所在。记者在当地人的口中了解到,“封土”经年日久,当地人都无法说清它的年代,传说很多,却多为鬼神之说,难供参考。“封土”昔日规模恢宏,方圆一里左右,如此规模的“封土”只有显官贵族的墓冢才有此规格。在1958年“大跃进”时,“封土”绝大部分被平整,开垦为农田。
◎盗墓贼留下4个盗洞
“封土”西侧底部一片狼藉,残砖断瓦七零八落,这是盗墓贼留下的盗掘痕迹。四个盗洞一字摆开,相互间隔不足两米,均斜着伸向地下,其中有三个盗洞已经通到墓室,墓室被从顶部挖开,墓室遭到严重破坏,墓室为青砖砌成,一侧墓壁巩固异常,顶部呈圆拱形,工艺相当考究,规制很高。记者试图从残砖断瓦中搜寻到一点墓主人的信息,几经努力,虽在个别砖上找到了形似文字的东西,却斑驳不可识。
据当地村民说,盗墓贼是在20多天前“光顾”这里的,连续四晚频繁“光顾”,每次都是在夜间来,因为“封土”的小庙上住着一个傻村民,盗墓贼每次来都给这个傻村民带一瓶白酒和一些菜品,打发他到一边美美饱餐,其趁机下手。当地村民从这个傻村民的口中得知,盗墓贼挖出了不少东西。
一村民曾在夜间发现过盗墓贼的踪迹。该村民告诉记者,他先后两晚发现异常,第一次是在深夜三四点钟,看见一辆红色的小轿车停在“封土”附近,但没有看到人。第二次也是在深夜三点左右,还是这辆红色小轿车,有几个人影在“封土”上晃动,村民在接近“封土”时被发现,几个人影迅速钻进车驾车逃跑了。
◎村民跟风盗宝也有私藏
昔日在当地人看来一文不值的“土疙瘩”随着盗墓贼的光顾变得身价备增,三里五村无不对其“想入非非”。有胆大村民趁人不备偷偷去掘墓,一人掘,其他人群起而跟之。不少村民携锹带镢沿着盗墓贼留下的盗洞继续挖掘,多数人未有所获,但个别村民却有幸挖到一两件器物,随之藏匿。
当地村民说,有村民从墓葬中挖出了瓷瓶、铜器、塔雕等物。从村民的口中可以略知这些器物的概况:瓷瓶出土时完好无缺,文彩内含,清光外射;古铜器色彩斑驳声质精醇,镂刻工细;塔雕最为精巧绝伦,塔雕高不过一尺,分三层,每层刻有人物形象,须眉生动,形态毕肖,见过的村民无不叫绝。
村民的私掘行为持续了多天后被得知消息的藁城市文保所制止。文保所希望村民交出私自挖出的文物,但没有效果。谜团
墓葬主人到底是谁?
◎无名砖塔昭示不凡历史
墓葬中被盗走的文物价值几何一时难以断言。为了弄清墓葬年代,记者查阅了当地大量的文献,遗憾的是,未有该墓葬的记载。记者在墓葬周围二三里的区域四处搜罗,寄希望找到其它古迹,以印证墓葬年代。果然在离墓葬一公里处记者发现一座屹立于玉米地中的仿古砖塔。当地村民讲,此地原有一座古塔,传说有一两千年的历史,文化大革命时期被人为毁坏,几年前村民在原址附近按照原样式重修了砖塔。更为遗憾的是,该塔同样为当地文献所漏载,但砖塔的出现却昭示了此带昔日的繁华与不凡的历史。
◎专家初断墓葬为汉朝
藁城市文保所所长申玉山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几十年,有丰富的文物鉴赏经验。事发后,申玉山先后数次到达墓葬现场。9月18日,记者请教了申玉山,申玉山说,目前所知道的本地文献均没有该墓葬和砖塔的记载,文保所在对全县的野外文物进行普查时,也未发现该墓葬,应该说该墓葬一直不名于世。
至于墓葬的年代,申玉山给出了一个“底气不足”的答案,他个人认为墓葬应为汉时,如此说的依据,一是事后他在墓葬现场作了大量细致的观察,构筑墓室的青砖符合汉时的特点,二是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墓冢有庞大封土的以汉朝最为典型。
发现墓葬的消息在9月18日上午正式传到石家庄市文物局,考虑到墓葬的“分量”,石家庄市文物局立即向石家庄市公安局通报了情况,随即,石家庄市文物局副局长张献中带领执法督查科、文物保护科的科长及文物研究所的主任赶往墓葬现场,一同赶往现场的还有石家庄市公安局文物保护大队的大队长吴希彪和副大队长张永。
张献中副局长是文物界是久负盛名的专家,19日记者就墓葬的年代等问题请教了他,张献中对墓葬的年代给予了肯定的答案:“经过现场勘查墓砖、‘封土’以及散落在现场的陶器残片,可以断定墓葬的年代为东汉时期。”张献中说,至于墓主人的身份,目前还不能断言,还需要大量的细致的勘查工作。
◎与墓主人可能有关联的人物
按照东汉的礼制,普通官宦人家的墓冢是没有资格加盖如此庞大的“封土”的,只有王公贵族、皇亲国戚才有此资格。文物界人士认为,虽然墓主人是谁尚不可知,但其身份绝对显赫。那么在汉时藁城这一代出过什么显赫的人物呢?记者从相关文献上找到了有可能与墓主人有关联的两位人物。
一位是赵王彭祖,赵王彭祖系汉景帝之子,先立为广州王,后徙为赵王,其墓就在今藁城市兴安村北,距离东垒下村不过几里地,其子嗣后代的墓葬有可能在这一带。
另一位是郭圣通,其宗族功烈崇隆、声势煊赫。郭圣通,女,生年不详,卒于公元52年,藁城人。其父郭昌曾为郡功曹,早亡。母郭主,真定恭王(汉景帝刘启七代孙)之女。弟郭况。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秀征讨王郎至真定,纳圣通为妃。刘秀称帝,史称光武帝,遂立圣通为贵人。建武元年(公元25年),圣通生一男,名刘强。翌年立圣通为皇后,刘强为皇太子。弟郭况亦被封为绵蛮侯。建武十七年郭圣通因弹劾宋弘,而失帝宠,废皇后改立中山王太后,晋其次子右翊公刘辅为中山王。刘秀在位曾多次驾临郭况家,并赏赐大量金钱缣帛。京城百姓皆称郭况家为“金穴”。自光武帝继位至建初三年半个世纪中,郭家被封侯的有3人。其时,郭圣通的宗族内亲有不少生活在藁城,郭圣通的母亲就葬于藁城县城西南。
◎揭秘尚待时日
文物界人士认为,虽然墓葬的真实身份有待确定,但其庞大的封土预示着墓葬的不凡和年代的久远,其下必然尘封着不为人知的历史,文物价值不可小视。
然而,石家庄市文物局张献中副局长对墓葬并不抱乐观态度,张献中说,该墓葬为东汉砖室墓,也是多室墓,“十墓九空”的俗语就是针对的这类东汉墓所言,因为这种墓有高大的“封土”,“封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标记,盗墓贼很容易就能发现它,因此上此类东汉墓在历史上多被盗掘。也许该墓葬的经济价值并不是很大,但它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却是无可估量的。
至于墓葬的保护、发掘,张献中说,目前国家对文物发掘工作的规定很严,除非是万不得已,进行抢救性发掘,一般情况下不主张发掘,而是主张原地保护、原址保护。是否对该墓葬进行考古发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意见,针对该墓葬的一些保护措施正在加紧制定和实施。
进展
警方立案侦查盗墓行为
据了解,石家庄市文物局在18日到达现场后当即作出反应,一是对盗洞立即进行回填;二是公安立即立案侦查盗墓行为以及追缴被村民私掘的文物;三是安排专人看护墓葬。
据石家庄市公安局文物保护大队副大队长张永介绍,目前石家庄市公安局已经立案,捉拿盗墓贼的工作已经展开,同时责成赵县公安局追缴流失在村民手中的文物。警方希望,村民能够主动交出属于国家的文物。19日,记者看到盗洞已经回填。(请梁女士领取线索奖100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