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千岛湖淳牌有机鱼基地总是异常繁忙。渔工不停地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有机鲢、鳙鱼从网箱中捞出,通过升降机运输到岸上,然后迅速装上一辆辆专用运鱼车。北京、上海等省市,杭州、温州等地区,200多家宾馆饭店,甚至包括中南海的国宴,都在等着这一条条有机鱼“游”上它们的餐桌。 “千岛湖鱼肉嫩无腥,特别味美可口。”这是尝过千岛湖有机鱼肉的食客们的评价。
问“鱼”哪得“香”如许?专门从事千岛湖有机鱼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建敏一语道破玄机:“关键就在于我们水库鱼的养法,在于我们所经营的‘保水渔业’!”
“水华”引出鲢鳙鱼资源危机
1998年、1999年的5月,所有淳安人都不会忘记,以“天下第一秀水”名闻天下的千岛湖水,局部水域竟然两次发生季节性水华(淡水中由藻类引起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也就是水的富营养化)。曾经无比纯净的水面,漂浮了一层蓝、绿色如油漆状的藻类,水质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异味。千岛湖怎么了?
水华事件发生后,淳安县人民政府组织环保局、农业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积极展开行动。经过知名渔业专家的勘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是湖中野生的鲢鳙鱼类蕴藏量急剧降低发出的警告。
专家介绍说,鲢、鳙鱼是河湖的“清洁工”,它喜欢以藻类为食,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但是,随着千岛湖渔业的发展,渔民对鲢、鳙鱼捕捞量的大幅上升,导致了湖中蓝绿藻的过度繁殖,致使湖水的自净能力开始下降。
怎么办?好水才能养出好鱼,同样,养好鱼才能保好水。淳安县上下各方达成共识:千岛湖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坚持走“保水渔业”的发展道路。
千岛湖生态渔业步入新时代
“所谓保水渔业,通俗地说,就是‘以保为先,以鱼治水’”。淳安县科技局局长方南民说,也就是根据水体特定的环境条件,通过人工放养适当的鱼类,既保护水环境,又充分利用水体的渔业生产力。
千岛湖中心湖区开始树起了11道拦网,86万亩水域中,60万亩是划定的有机鱼养殖水域,其余均为禁养区。在市、县科技局的联络和帮助下,迅速组成了由本地渔业专家、环保专家和上海水产大学教授形成的课题组成员,实施“千岛湖浮游生物初级生产力和有机鲢鳙鱼产量研究”项目。研究结果显示:千岛湖要保持好的水质,用以遏制藻类过度繁殖的鲢、鳙鱼存量应为每立方米水体6.6克。按照目前千岛湖60万亩的水域面积,水质要达到可以直接饮用的标准,必须在库区里保持440万公斤以上的鲢、鳙鱼资源蕴藏量。
之后每年分两次,8月20日左右,投入7—10条/公斤的二龄老口鱼种,11月底至12月初,再投入3—5条/公斤的大规模鱼种,并且每年放养的鱼种数量控制在50万公斤以上。据统计,2005年,千岛湖水库内共投放了62万公斤鱼种。
淳安有关部门还对鲢鳙鱼采取限额捕捞制度,在捕捞之前,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要向政府提出捕捞申请,得到批准后才能按照计划进行捕捞。另外,在鱼苗向大水域投放之前,必须经过6个月的人工养育期,养育期内,全部用天然饵料。鱼苗还必须在湖里自然生长5年,尾重达4公斤以上方能捕捞。
“保水渔业”保出滚滚财源
“保水渔业”如一名坚定的卫士,确保千岛湖水质始终符合国家一级地表水的水质标准,从而实现了淳安保障旅游、保护环境资源、发展渔业和保证食品安全的多赢目标。
2000年10月,千岛湖出品的“淳”牌有机鱼,成为首家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的有机食品。2003年,千岛湖被命名为“中国有机鱼之乡”。品牌的效应直接带动了渔业的发展,如今,“淳”牌有机鱼已顺着新安江游进了富春江、钱塘江,进入京、沪、江、浙、闽、豫等省市的200多家宾馆、饭店,甚至还进入中南海国宴的餐桌。在国内市场上,千岛湖鲢、鳙鱼的价格是同类常规鱼价格的三倍,却依然供不应求。
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的渔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当地的农民也得到了实惠。因为渔业带动,库区群众每年增收110余万元,每位养殖户增收近8000元。与此同时,有机鱼还带动了生态农产品的配送业务,库区1000多户农户从生态农产品的生产发展中受益。
当地的餐饮业和旅游业也进一步被拉动。通过有机鱼菜肴的品牌经营,在千岛湖乃至全国各地,兴起了鱼头餐饮热。千岛湖人独创的、被誉为“中华一绝”的巨网捕鱼方式,随着旅游业的深度发展,也已成为千岛湖旅游的一个亮点。
“黑黄金”里觅得商机
“鱼”“水”和谐共处,为淳安的渔业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由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院合作组建的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近期再次发力,从素有“黑黄金”之称的鲟鱼子酱里觅得商机,为渔业的发展打开了另一个广阔的天地。
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经试制成功500公斤国内首批人工养殖鲟鱼的鱼子酱。该鱼子酱吸引了美、日等十多个国家的采购商,每公斤鱼子酱的出厂价高达800至1500美元。据介绍,鲟鱼是淡水鱼类中最大、最长寿的鱼之一。由于野生鲟鱼资源衰退严重,国际市场上鱼子酱供不应求,素有“黑黄金”之誉。
千岛湖富溪码头附近的一个水上实验室,就是鲟龙公司的鲟鱼科研基地。这里有博导1名,研究员3名,副研究员若干名;有鲟鱼的度夏基地,有用于鲟鱼繁殖的温室大棚,还有2名专职的潜水员。科研基地的技术创新,一举克服了原产于寒冷地区的鲟鱼,不适合在南方人工养殖、繁育的难题。
目前,公司的鲟鱼网箱养殖基地有达氏鳇、西伯利亚鲟等多个种类近10万条鲟鱼。公司负责人介绍说,2003年引进的鱼种,体重才两三公斤,现在都已经长到30公斤以上了,最大的已经达到近80公斤。预计到2010年,鲟龙公司可年产鱼子酱9吨左右,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
(通讯员俞华章光华林建萍记者夏海微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