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师,孩子的学习问题可来找我”,“我懂装修,装潢的事可来找我”……
这段时间,湖州吴兴区湖城龙泉、月河、凤凰等街道40多个社区的居民,都收到一张“睦邻卡”,上面写着楼道里每户人家的姓名、电话、单位、爱好,还有能为邻居提供的帮助。
在一张小小的粉红卡片上,楼上楼下人都一目了然,有啥麻烦事口罗嗦事,拨个电话就行了。就是这张“集体名片”,慢慢打破了城里邻居间老死不相往来这层坚冰。
自从有了睦邻卡,热心的人越来越多
家住白鱼潭社区7幢2单元的费大姐纳闷,好几天了,5楼的电费单子插在门口,都没人拿走呢?费大姐照着“睦邻卡”上留下的联系方式打过去一问,原来女主人住医院了。
“我问她要不要帮她交掉,她让我把电费单贴在家门口,说过几天老公出差就要回来的。”费大姐说,通过“睦邻卡”对上号了,邻里间多留心、多照顾是应该的,平日里,她换煤气、修水管,也没少麻烦邻居。
有一天,港湖社区的沈大姐正在早锻炼,看到3个形迹可疑的男青年按门铃,从楼上一直按到楼下。正当沈大姐心生疑窦时,3人将一住户的防盗门打开了。这不正是老康家吗?
沈大姐赶紧拿出“睦邻卡”,看着号码给老康打电话,原来老两口出远门了。不好,是小偷!幸亏发现得早,沈大姐马上报警,老康家损失不大。
这张小卡片,不少居民放在钱包里
就是这么一张小小的“睦邻卡”,不少居民放在钱包里,随身携带。
在卡片上,除了印有每个楼道居民的联系方式爱好等个人信息等,还有一句“睦邻暖心话”,每户居民完全自愿,把自个儿的服务项目,登在“睦邻卡”上资源共享。比如,“我是驾驶员,有急事找我”,“家里维修东西有我呢”,“家里没人看管孩子,我可以帮忙”,“我是老师,孩子教育问题可以找我”……
潜庄社区的“睦邻卡”上还写着《邻里公约》,这个可是居民讨论定下来的几句话,即“爱国守法共建家园,邻里相处贵在和谐,讲究卫生举止文明,敬老爱幼关心互助,弘扬正气见义勇为,家规明约共同遵守”。
“住进新小区,对门对户的都不认识,很多人都怀念以前邻里间互相开放照应的生活方式。”吴兴区社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说,这个创意就是让左邻右舍认识一下,名字和面孔对上号,疏通和改善邻里关系,说得大点,就是构建和谐社会。
这是对传统和谐之道的回归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徐日辉说,中国人讲究和睦相处,礼尚往来,这是一种对传统和谐相处之道的回归。随着经济的发展,楼房高了,铁门挡着,人们过多地注重隐私权,宁愿独来独往而疏远邻里,这样一来,家仅仅成为一个栖身之所,而缺乏大家庭的关爱与帮助。
其实,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邻里之间相互了解,每个人爱社会爱他人,把冷漠的“城市病”彻底地改一改。
(记者刘徽 都市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