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虎本报记者余向华 “人穷坡陡水难翻,交通不便人心散,多年只是人出去,男人都成光杆杆。”民谣唱出了道华村的贫困和尴尬。2004年中秋,在乐山城从事建筑业的陈建明回到村里,见到儿时的伙伴还有10多个光棍,他就下定决心:为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尽心尽力。
“把‘白玉春’萝卜种子给我3袋。”近日,乐山市市中区悦来乡道华村,陈建明驾着装满生资的汽车一出现,村民就高兴地围上去。有村民说,“陈书记经常这样帮大家。”
在陈建明看来,“这是小事。”2004年12月1日,陈建明当选为道华村党支部书记时,他曾承诺为父老乡亲办几件不小的事:修通村、组公路,硬化村主道,调整种养结构促增收。为此,他把公司业务“甩手”交给家人打理。
道华村三面环水,背靠群山,修路谈何容易。几番调查分析,陈建明拿出修路方案:建16.5公里村主道,再建16条长约33.5公里的组道与村道环型连接,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一致同意:人均集资1000元,按4:4:2的比例,分3年缴纳。
修建50公里村、组公路,约需100多万元,钱从哪里来?陈建明不顾家人反对,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140万元,垫资修路。2005年5月,公路建设开工。他早出晚归,坚持战斗在第一线。有一天,陈建明开着搅拌机一连干了10多个小时,到深夜时分,因为太疲劳,他的耳朵不慎被搅拌机撕开一条大口子。在医院治疗后,他又匆匆赶回工地。
筑路工程最为紧张之时,妻子李凤群打来电话说想竞标参与乐山一个房地产项目,需缴纳保证金100万元。“工地上的钱一分都不能动。”陈建明咬咬牙拒绝了。
如今,道华村的村、组公路全线贯通。而为硬化村道工程,陈建明已卖掉了自己在乐山城区的两套住宅,还准备卖掉公司的砂石场,以筹措资金。“如果瘦了小家能使大家肥起来,我无怨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