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平遥柴油机厂展区,几个写着“晋商大院”名字的红灯笼在风中摇曳着,不停招徕远方的宾客。展厅里,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榆次老城、常家庄园、三多堂、孔祥熙故居终于在一个名叫赵永胜的山西摄影师手中,完成了它历史上的第一次集体亮相,通过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画面,将晋商宅院韵味的风采和晋商的辉煌,展现在国际友人面前。
在摄影圈里,58岁的赵永胜以“小学生”的身份自居,但正是这个摄龄8年的“小学生”为山西摄影界做了一件讨回面子的事———因为多年前,一部首先反映平遥古城的摄影作品集竟然从《解放军画报》的一名外省摄影人的手中出品,山西籍的摄影人为此一直“耿耿于怀”。很有意思的是,多年后,那个曾被山西摄影人“恨”着的“全国摄影十杰”得主袁学军,与赵永胜成了朋友,并最终策划了《晋商大院》。
装甲兵、人民公社书记、车队队长、矿长,甚至省煤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虽然这些身份似乎都和“艺术”沾不上什么边儿,但博爱的性格和与生俱来的艺术灵性,却让赵永胜拥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迷上摄影是50岁时候的事儿,“我最开始接触摄影并没有刻意学习,因为喜欢照相,就时常在陪客户转转的时候拍一些照片,但每次我都会精心地帮人家洗出来、装成册,再给人家邮寄过去,时间一长就发现了摄影的乐趣。”赵永胜说。从2004年年初到2005年年底,整整两年的时间里,晋商的8个大院里不知道留下赵永胜的多少足迹,而接下来他准备把晋商大院系列作品做得更细,比如专门拍摄几个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窗花等等。
说到影展,赵永胜告诉记者,“《晋商大院》整个展览之所以全部采用黑、灰、白三种色调,是为了显示晋商宅院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为了能够让无论是文人、商人还是政论者都能观之有所悟。看到的那些红色是作为一种辅助色调,恰好映衬了晋商的辉煌。
本报记者 任志霞 孙轶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