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财经观察
上海电视台财经评论员 马红漫
美国财长鲍尔森最近可谓是马不停蹄,先是在新加坡参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年会,会议甫一结束,就开始了他的中国之旅。
虽是任内首度访华,但是鲍尔森此行的任务和压力却非常之大。造成鲍尔森此行压力的源头在于美国国内泛滥的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即将于本月底提交美参议院审议的“舒默-格雷厄姆”人民币汇率惩罚性关税议案,一旦审议通过,将给中美贸易带来灾难性的恶劣影响。由此不难发现,鲍尔森在上周三关于中国经济的讲话中,虽然没有老调重弹地要求中国政府给予人民币升值,但他此行的目的,显然还是想促成人民币汇率尽快进行重估,让中国承担一部分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失衡的成本。
这样一个目的在9月18日IMF改革投票制度中也已表露无遗。此次改革使得中国在IMF的成员国排名由第9位跳升至第6位,表决权将由目前的2.98%调升至3.65%。在此前的半个多世纪里,世界经济格局的诸多变化并未在IMF格局中有丝毫显现。例如,中国经济的发展规模已达到比利时和荷兰总和的两倍,然而此前两国的投票权份额的总和却是中国的1.5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等亚洲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给予更多的投票权符合现实经济发展的状况。
但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国等发达国家赞同少量上调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IMF的份额其实只是一个施压于人民币汇率的博弈筹码:除了表决权部分微调外,鲍尔森自己提出,希望彻底改变IMF的定位,使之演变成为一个以汇率监管为主要任务,防止个别国家汇率扭曲的国际组织。显然,这样的建议一旦被采纳将完全偏离IMF设立之初“维护全球金融秩序稳定、防止金融危机爆发”的宗旨,使IMF随之变成干预各国独立汇率政策的工具。对于中国而言,这样的改变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外部压力将加大,而独立的汇率政策将受到国际组织堂而皇之的干涉。
事实上,作为美方利益的代言人,尽管鲍尔森的立场和观点较之前任斯诺更加温柔,但是其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的目标并没有丝毫改变。表决权调整也只具有象征意义,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IMF中的发言权地位,其目的就是用投票权增加来换取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由此可见,此次所谓“IMF成立以来最重大的改革”本质上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对其他国家汇率政策施加压力而导演的一幕戏剧,这样的改革背离了IMF的客观需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IMF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是绝不能停留在表面层次。IMF一系列实质性的改革尚未拉开序幕。
当然对于中国利益而言,无论是国际经贸纠纷,还是汇率的升跌,除去市场因素,在具体策略上也无外乎是一场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所以,既然美方可以使用IMF改革作为杠杆来撬动汇率问题,那么我们也不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针对IMF的深层体制弊病,提出改革建议,以切实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这些建议包括增加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执行董事职位的数量,增加工作人员的地区多样性,降低决策通过的投票比重等,消除大国“一票否决权”的现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