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先后作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
多管齐下,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公民道德的认识
公民道德,重在引领,重在建设。
春雨润物细无声。五年来,各地各部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利用板报、灯箱、电子显示牌、农村和社区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运用歌曲、漫画、快板、评书、故事会、公益广告等艺术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20字基本道德规范,使人们耳濡目染,使之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走入普通百姓的心里。
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许振超、王顺友、王乐义、杨业功、丁晓兵、华益慰……一位位“时代先锋”,用自己的言行感动着人们,也鼓舞着人们。
中宣部会同有关部门连续举办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和公民道德建设网上系列谈,举办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纷纷开辟专栏、专题、专版和专门频道,加大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力度……一系列措施坚强有力,使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
公民道德大讨论、思想道德建设公益广告、公民道德宣传牌、公民道德建设读物……各地开展的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知行合一,道德实践焕发蓬勃生机
环顾四周,你也许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秉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个人如此,政府也如此。
道德建设,政府要当表率,要做风向标。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力争实现“零距离”———干群关系“零距离”、服务“零距离”。
近年来,上海经济发展迅速。然而上海的“精气神”究竟怎样?上海为此积极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上海明确提出,到2010年,建成法治之城、健康之城、生态之城、礼仪之城、诚信之城、学习之城和友善之城。
抗击非典胜利,神舟五号、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各地各部门还抓住重要契机,生动、形象、具体地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同时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推动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文明风尚的形成。
自觉参与,社会和谐之花处处绽放
在青岛,“微尘”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起初,它曾是青岛市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现在,它代表着一个不留姓名无私援助公益事业的群体。从援助印度洋海啸灾区,到为湖南、贵州、江西灾区募款,再到为心脏病儿、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救助,到处都出现了“微尘”的身影。
在江西南昌,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出租车司机,专与城市噪音较真的老同志等十位以平常之举感动南昌的“小人物”被评为城市“十大文明之星”;在宁波市江东区,百丈街道舟孟社区推出了“邻里守望卡”,这张卡片上有社区住户的联系电话,居民之间对车辆入库、门窗是否关好等方面相互提醒,整个社区建立起了一张知心网、互助网……
有德则安,循德则兴。当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必须充分发挥道德的重要作用。(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