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 (通讯员 黄进 记者 谈洁 实习生 李海燕)
用石笋就可以研究出未来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科学学院汪永进教授的最新研究论文《全新世亚洲季风变化》近日在国际最著名的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杂志)上发表。 论文对国际学术界气候研究的传统观点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
利用汤山石笋研究几万年前气候据介绍,以前研究古代气候都是用深海里含有矿物质的“冰”。美国就曾经花了几十亿美元在深海处开掘“冰层”,研究出过去5万年不同阶段的气温变化。但考虑到“冰”会溶化,汪永进认为,通过原始洞穴里的石笋来研究过去50万年的气候变化应该更为准确。
1993年3月,南京江宁汤山镇发现了一个原始洞穴——葫芦洞,这是一个富含人类及动物化石的溶洞。汪永进对葫芦洞考察后采集了5支石笋。通过对石笋中放射性元素等的研究,汪永进发现,过去几万年来,东亚季风区气候存在类似于现在南北极地和北大西洋地区的气候,而且,全球气候变化周期应为2万年,即2万年寒冷、2万年温暖交替着,并非美国科学家所说的10万年。
这一世界首次系统性利用石笋对气候进行的研究,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证并认同。全球气候变暖不完全是人祸资料显示,近100年来,全球气温增加了0.4—0.6摄氏度。很多研究结果认为,人类工业、化工等污染是罪魁祸首。然而,汪永进说,全球变暖是自然状况本身的规律,工业、化工等人类生产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的确存在,但不是根本性的。
根据洞穴石笋,汪永进得出结论:近100年是过去400年以来最暖的,但不是近1000年来最暖的,因为往前的400年前有比现在更暖的天气。据悉,此观点也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包括美国科学院的认可。百年后鱼米之乡可能变高原汪永进根据研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走暖,但是再过100—200年后,亚洲地区季风性气候的气温可能会突然下降,带来冰期干旱。到那时,气温可能会下降两三摄氏度,甚至更多。到那时,原本鱼米之乡的地带会变成高原,甚至出现类似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的地形,而高原地区变得气候宜人,动植物种类丰富。
汪永进解释,此说法与一些学者的“50年后气温更高,海平面上升”并没有矛盾:两者预测的不是同一个时间段,可能会先出现海平面上升,后出现冰期干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