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大同区以唯实理念和务实作风,从群众生产生活最直接、最现实问题入手,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来,破解了一道道“民生难题”。
破解生产难。这个区千方百计为富民搭建平台,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 区里拿出500万元,采取每亩棚室补助2000元的办法,鼓励农民发展棚室生产,全区两年来新建棚室2500栋;投资150万元,用3年时间为600户有生产能力的贫困农户免费打小井,现已完成308眼,提高了农民生产自救能力;今年他们还协调4000万元贷款扶持农民购买奶牛,全区投入资金300万元为农户全额贴息。近年来,该区协调区信用社共发放农贷资金3.5亿元,帮助2.2万农户筹集资金发展生产。
破解就学难。这个区针对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危房较多、火炉取暖、就学条件艰苦的实际,累计投资3088万元,维修改造53所农村中小学校舍,彻底消灭了D级危房。筹资500万元,为78所农村中小学安装土暖气,使1.5万名农村学生结束了烧土炉子的历史。
破解行路难。近两年来,这个区筹资9000多万元建设通乡、通村、通校路132条314公里,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校校通,覆盖158个自然屯。
破解就医难。这个区把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2005年关注民生的头等大事,在全市实现了参保率、单病报销金额等“四个最高”。上半年,农民门诊总量达到4.3万人次,住院治疗2192例。他们还把区内6个二级医院、8个乡镇医院和92个村卫生所确定为定点医疗单位,救助网络覆盖所有村屯,基本达到买药不出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
破解饮水难。几年来共筹资1519万元,新建饮水安全工程120处,受益农户达10万多人。到“十一五”末,全区农村将全部用上安全饮用水。(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