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在原煤产量、发电量、焦炭产量增加的情况下,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化学耗氧量和氨氮5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下降。全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已经由2000年的45天,上升到2005年的245天。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太原连续5年实现五级跳。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记者采访了2005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太原市环保局局长梁丽明。
记者:太原曾经是“城市空气质量倒数第一”,当时这顶“黑帽子”对太原有什么影响?为了摘帽,你们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梁丽明: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对全国47个重点城市进行环境考核时,太原排在倒数第一,这对太原人的刺激不小。但通过这个排名,大家意识到形势的严峻。
近5年,我们重点开展了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关停淘汰落后生产设施、积极调整燃料结构、控制扬尘污染4项工作。其中,在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上,累计投资26.2亿元,投资数额是“十五”前投资总额的好几倍,达标治理任务完成率达99.7%。在调整燃料结构上,以创建无燃煤区、推进集中供热工程、更新改造型煤专用锅炉、推广洁净燃料4项工作为突破口。5年来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930万平方米,建成17平方公里的无燃煤区,拆除了1069台燃煤锅炉。
记者:无论是关停、淘汰落后工艺,还是动员企业增设环保设施,都会触及对方的利益,给环保工作带来很大阻力,你们是如何应对的?
梁丽明:这些工作进行得很不容易。老百姓、工人还有老板,抵触情绪都非常大,有时斗争很激烈。有一次,阳曲县一个焦化厂老板在烟囱上趴了8个小时不下来,说“要炸烟囱就把我炸死”,我们僵持了两天两夜。还有一次,我们的执法人员刚进入一家焦化厂,工人们就扔石块,有的同志头都被砸破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有“软硬兼施”,一方面给法人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拿出环保法,讲法律,讲政策。
实践告诉我们,要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不能简单地关停、淘汰,而要疏堵结合。主动站在企业、百姓的角度想想,关掉一家企业,工人就要下岗,老板多年的心血也要化为泡影,所以要告诉他们什么样的企业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太原市迎泽区、晋源区的耐火窑特别多,有的经营者几十年赖以为生,从前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改造多次都没有效果。我们听说阳泉市的耐火产业做得很好,就邀请区政府领导过去看,再组织经营者去学习,最后那一带的耐火窑得到了很好的改造。我们关闭了一些焦化厂,同时帮助一些焦化厂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新建符合产业政策的新焦炉,现在这些老板都很感谢我们。
记者:环保执法力量薄弱是当前环保部门面临的普遍困难,你们是如何克服困难、最大限度地落实环保执法的?
梁丽明:为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联络城建、环卫、工商、税务等部门,加强合作,争取支持,有组织的协调作战,多部门的联合执法,已经成为我们主要的执法方式。多年来,太原市凡有环保重大举措,都有政府牵头,多部门进行专项整治。
加大宣传力度、重视群众举报也是我们推进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去年、前年主要媒体上几乎天天都有环保新闻,相当于天天在老百姓耳边吹环保风,让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现在老百姓看见哪里黑烟囱冒烟了,马上就会举报。不过,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有些群众还是有抵触情绪,这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还要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