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 2个村、36对夫妻大比拼红地毯上抓泥鳅、掰苞米冠亚军牵走大山羊、小猪崽
本报记者刘淼报道
“俺家院里的圈都垒好了,开春的时候原打算买只羊,没想到,今天咱两口子这么一背,就背回来了一只。”来自新民屯镇北三台村的于景远,在夺得了“背媳妇大赛”的冠军后,一边牵着自己的奖品(一只还未驯服的羊),一边合不拢嘴地说。
昨天下午,在距离沈阳市中心45公里外的新民屯镇中心文化广场,一场村民们从来没有见过,更没有体验过的“背媳妇大赛”让这个平时略显清静的广场顿时像煮开的热水一样———沸腾了!十里八村的都来了
早在两天前,当“背媳妇大赛”要在新民屯镇举行的消息传出后,镇里的干部和下属12个村的村民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由于正值农村收庄稼的时节,为了保护地里的农作物,镇里的领导特别把这场“背媳妇大赛”安排在了镇中心文化广场。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12个村的代表队以及拉拉队陆续到来。
还没等比赛开始,村民们就把比赛赛道的两旁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一些年龄大的和岁数小的,干脆把凳子搬进了赛场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背媳妇大赛”,似乎让整个新民屯镇都兴奋了起来。抓泥鳅忙坏夫妻俩
第二届“背媳妇大赛”在比赛规则上比去年有了很多改变,而昨天在农家院举行的第三站比赛,更是突出了农村的色彩,其中抓泥鳅、掰苞米还真难倒了不少庄稼汉。
比赛的第一关依然是夫妻俩一起喝啤酒,对于这些村民来说,用吸管“喝”啤酒还真够新鲜的。第二关是“大丰收”,选手们必须把散落在地上的南瓜、地瓜、土豆等几种农作物放到篮子里,然后丈夫再一边提着满载的篮子一边背媳妇前进。在第三关的“爱比天高”之后,就是抓泥鳅,选手们必须要从一大盆的泥鳅里抓出5条然后放到另一个盆里,才能过关,看着好像一把能抓出好几条的泥鳅,可当你的手刚放进水里,泥鳅儿就撒了欢地到处乱窜,这可着实让选手们忙活得够呛。
接下来的“掰苞米”是村民们最熟悉的,规则就是把摆在桌子上的五个苞米逐个掰掉叶子,这一关每对选手都是轻车熟路,五个苞米几秒钟的时间就掰得干干净净。赢山羊心里喜洋洋
这次在农家院进行的“背媳妇大赛”不仅比赛规则贴近村民的日常生活,就连奖品也是具有地道的“乡土气息”,当获得冠军的选手于景远和张秀华走上领奖台后,他们不仅获得了同“媳妇”张秀华同体重的雪花啤酒,还得到了一个特殊的奖品———山羊。只见一只刚满1岁的山羊,脖子上系着一条鲜艳的红绸子,昂首走上领奖台,那样子,好像在说:“我才是大赛的冠军。”
更令大家捧腹的还在后面,第二名获得的是一只白色的小猪崽,第三名是一只大鹅,第四名是鸭子,第五名是大公鸡,当获奖者抱着自己可爱的奖品站到一起时,台下的村民们都已经乐得合不拢嘴,赢得冠军的于景远和张秀华一边牵着羊,一边说:“回去给它起个名,一定要好好地把它养大,这是我们胜利的果实,而且也是我们最好的纪念。”
“背媳妇大赛”农家院主题专场成绩榜
第一名:北三台村于景远/张秀华用时:50秒90
第二名:三家子村吕军/张红用时:52秒13
第三名:八三堡村李文贺/张倩用时:52秒90
第四名:北三台村陈欧/韩晓敏用时:53秒15
第五名:火石岗村那丹/柏雪用时:53秒60
88岁老婆婆旧梦重温
在昨天“背媳妇大赛”的现场,一位来自新民屯镇的88岁老婆婆在家人的搀扶下也过了一把“看热闹”的瘾。由于不能长时间站立,家人特意为老婆婆搬来了长椅,记者原以为老婆婆的听力会不好,所以特意提高了嗓门向老婆婆说:“您好”,可是老婆婆却对记者说:“不用那么大声,我的耳朵好着呢。”当记者问其看“背媳妇”的感受时,老婆婆吐字清晰地说:“我出嫁那天,老头子背过我,后来就没见着这东西了,看他们背(媳妇),挺有意思,我也高兴。”(刘淼)
闺女给爹妈当“教练”
上一站的比赛中,一名5岁的小朋友在父母参加比赛时,在前面领跑,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昨天的比赛中,一位大姑娘则在比赛时为父母当了一把“教练”,而一家三口的齐上阵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姑娘的父母邓明军和赵国娟来自宽场村,邓明军说:“比赛里的一些内容都是我们农民平时干的活,感觉特别亲切,没取得名次没关系,我们是重在参与,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比赛,我们两口肯定还参加。”(刘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