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8日下午,在我省运城农村考察工作的温家宝总理,来到了临猗县七级镇中和庄村。当他看到挂在村里墙上的“山西省科普惠农信息栏”后,凝视良久,赞不绝口:科普上墙,方便农民,山西科协和山西财政厅办了一件好事,值得推广。 被温总理称赞的科普惠农信息栏,是我省从去年8月开始正式实施的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中的一项,该计划今年1月还被列入省政府“十一五”规划纲要。到目前,这个计划已实施一年时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探索出了一条创造性地建立农村科普长效机制为“三农”服务的新路子。
诞生:源自于一种神圣的使命
科普惠农行动计划,是当前我省农村科普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工程,还被中国科协列为成功经验在全国加以推广。那么,它是怎样出台的呢?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韩裕峰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这个计划的诞生源于一种神圣的使命,即科协组织在新时期要为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农村服务。长久以来,科协人一直在探索怎样才能强化这种服务功能。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农民增收也需要各种信息和技术。但由于目前有限的条件,信息和技术难以及时延续到广大农村,造成了农民群众信息闭塞,吃了信息不灵、缺少科技知识而难以增产增收的亏。针对这种情况,省科协经过多次考察、调研、尝试和论证,于去年出台了科协牵头、各部门配合,以市场为杠杆、发动社会各界投入的科普惠农行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建设“一站、一栏、一员”,推动“四大工程”,即用3年时间,在全省农村建立3万多个覆盖面广、服务农民的科普惠农服务站和科普惠农信息栏,组建一支有3万多名素质高、专业强的科普信息员队伍,通过上述建设,推动实施科普惠农信息、技术、人才、物资四大工程的互动、流通。韩裕峰激动地说:“我们要和农民朋友互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他们可靠、准确的信息,及时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为推动这个计划的实现,省科协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省财政厅作出了每年资助200万元建设经费的决定。上下联动,一年来全省掀起了实施计划热潮。截至今年9月15日,全省已建成服务站9000多个、信息栏9000多个,印发科普挂图58万张,有近万名科普信息员活跃在我省新农村建设大舞台上,这一工程已覆盖全省1/3的农村。
特色:体现在科普服务内涵上
我省科普惠农行动计划通过市场化运作,整合社会资源,搭建科普平台,构建科普服务体系,最终体现科普服务的特色,并通过科普服务,使农民获得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技术、得到更多的实惠。科普惠农服务站强调的是科普组织、科普力量等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农民需要的科技服务,通过本村服务站可以解决;科普惠农信息栏是科技信息发布的一个阵地,农民能以更快捷的方式得到适用的信息;科普惠农信息员建设,是要在基层建立一支对科普工作热心、能直接同农民接触的科技队伍,能够通过他们把“死”信息变成“活”资源,农民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他们收集整理,一级一级上报,组织全省科协的力量来解决。最终,科普网络就互动起来,充分发挥科协的技术、人才优势,真正为全省农民提供很多服务,真正为全省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受到全省广大农民的欢迎。
影响:群众很赞同百姓特满意
科普惠农行动计划的“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覆盖面广,将深入到全省农村的每个角落,使服务站成为农村最得力的科普抓手,使信息栏成为农村最直接的科普阵地,使信息员成为农村最具活力的科普人才,群众赞同,百姓满意,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不久前,笔者在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采访时看到,全乡14个村都建成了高质量、标准化的科普惠农信息栏,这些信息栏像磁石一样天天都吸引着广大农民,让他们看不够、学不完、用不尽。在该乡北杨家庄村,一位正在抄记信息栏上文章的王姓村民对笔者说:“这信息栏真是好,俺们能学到好多知识。”谈到科普惠农行动计划时,省农科院院长牛西午说:“山西的新农村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员的素质问题,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会使农民从自己那块狭小的土地上看到山西的发展,农民就可能会有更高的追求。这个计划实现了信息、技术、人才、物资的大流通,是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全国劳模、平定县理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铁锁更有感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这个计划围绕实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群众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目的,对农业和农村进行信息指导和技术服务,抓得好、抓得实,是建设新农村的亲民、爱民、惠民之举。”
思考:农民所需应是我们所做
在当前建设新农村的形势下,全省上下都在思考着如何切切实实地为“三农”服务。为什么科普惠农这样一个才实施一年时间的行动计划,就扎深了根、绽开了花,让农民群众赞不绝口、爱不释手?有关人士指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计划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让全省三千万农民与信息零距离接触,将切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用信息直接送到农民手中,将科普功能转化成了推动“三农”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所以,农民急切需要的,就应该是全省各部门下大力气去做的,这是为“三农”服务的最佳途径,此其一。其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公共财政要覆盖农村,各级财政一定要形成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强有力的机制和氛围。省财政厅副厅长石常明坦言,财政支持的科普惠农行动计划,是个民享、民用的民心工程,因此,财政支持“三农”,就应该支持这样的“民心工程”;财政资金用于这样的工程,才可以说真正用在了“刀刃”上,也才能说实实在在支持了“三农”建设。其三,目前我国农村科普工作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动员社会、集成资源、服务基层的能力不强,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接受科普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求。科普惠农行动计划在强调服务性的同时,将科普工作社会化、市场化,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实现了科普资源整合,有利于农村科普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服务能力,这是一个创造性的新事物。有关专家建言,在当今适应新农村建设和适应农业经营方式变革的新阶段,我省各部门是不是可以多探索、多实施这样一些能整合社会资源,全面的、有长期效益的运行机制,实实在在服务于“三农”?曹俊卿(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闫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