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社重庆9月20日电(记者茆琛)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20日晚三峡三期蓄水正式启动,“三峡游”不少景观将由此发生变化。
人文景观略变:白帝庙至山脚的800级台阶也多被淹没,游客可乘船直入码头,免去攀登石阶的疲劳
当三峡水位到达156米,白帝城、张飞庙等景区的进入方式将发生变化,而白鹤梁、石宝寨等景区由于保护工程尚未结束,“十一黄金周”将闭门谢客。
白帝城,瞿塘峡的起点。白帝城高出长江水面160米,三面环水,历史上是兵家要隘,如今是观赏瞿塘峡入口夔门的极佳看台。
三峡工程三期蓄水结束,原本与奉节县城相连的唯一陆路被淹没,水位抬升102米至半山腰,白帝庙至山脚的800级台阶也多被淹没,白帝城外景由“半岛”变成一个四面环水的“孤岛”。
奉节县文管所所长、白帝城博物馆馆长李大权告诉记者,蓄水不会给白帝城内的景观带来变化。今年1月至9月,白帝城已接纳游客约31万人次,预计今年“十一”期间,白帝城可接纳游客2万人次。游客可乘船直入白帝城旅游码头,步行片刻进入景区,免去攀登石阶的疲劳。
2003年7月,张飞庙保护工程主体工程及搬迁工作如期完成。原庙中的泥塑张飞像“光荣退休”,由高3.1米、重4吨,总造价30多万元的新铜像取代。
三期蓄水将淹没张飞庙石阶前的大片滩涂,游客走下游船可直接拾级而上进入庙内。水位上涨后,江面将和张飞庙结义楼、得月亭、正殿等10多处古建筑临近,构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立体画。
重庆市文化局副局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王川平说,游客一句“张飞庙就好像没搬迁过”是对文物保护者最高的褒奖。
据悉,为保存这一重要人文景观,国家投入资金4000万元,把这一古建筑群整体搬迁到长江上游距老庙32公里处。
令游客遗憾的是白鹤梁、石宝寨景区“闭门谢客”。但是,短暂的告别是为了更长远、更安全的相聚。
白鹤梁是三峡库区惟一一个水下原址保护文物,目前,它正紧张进行水下保护工程建设,仍无法与游客见面。工作人员已开始自动扶梯的生产制造,准备开展地面陈列馆及设备工程施工。白鹤梁预计将于2007年告别“闭门谢客”的日子,游客可通过水下廊道内的双层航空玻璃窗观看石刻,也可借助水下摄影系统,在岸上的陈列馆通过电子显示屏和操纵杆“身临其境”。水下光芯照明系统、循环水系统和水下安全保护监测系统可确保游客在清晰、明亮、安全的环境中品味石刻。
石宝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组成,是我国仅存唯一采用穿斗式木结构的高层建筑。9月15日,石宝寨156米水位线下保护工程全部完工。目前,施工人员正忙于156米水位线上保护工程的筹备工作。
生僻景点看涨:部分区域的水运交通的改善拉近了“神女溪”、“马渡河”等一些生僻景点与游客的距离
到丰都看鬼城、去奉节登白帝、游巫山看小三峡……三峡游中的“一地一景”将随三期蓄水的开始而结束。不过,记者从重庆市旅游局获悉,三期蓄水改善部分区域的水运交通却拉近了“神女溪”、“马渡河”等一些生僻景点与游客的距离,三峡游行情有望随江水一同看涨。
神女溪是青石镇与飞凤峰之间的一条溪,长15公里,由于水面湍急、溪浅道窄,有10公里为人迹罕至的原始山谷。三峡库区二期蓄水后,神女溪水位上涨、水面趋于平稳,神女溪优美的风景与青石镇原生态居民将“惊现”在游客面前。重庆市旅游局介绍,三期蓄水后,游客可到溪内峡谷纵深处探秘,昔日只有少数人知道的奇峰丽景,将成为三峡游的亮点。
游到小三峡就到了三峡库区腹地景区。重庆市旅游局局长王爱祖介绍,随着库区水位上涨,经小三峡进入马渡河,才会感到三峡游的“别有洞天”。
“游过马渡河,你会舍不得把它介绍给朋友,怕人多打破那片幽静!”去马渡河漂流过多次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尽管他曾在漂流中湿了手机、丢了眼镜。马渡河是滴翠峡东岸一条宁河支流,发源于大巴山深处,与小三峡相连。这里有三撑峡、长滩峡、擒王峡三峡,与蓄水后的下三峡相比,这里山高峡窄,洞幽景秀。
据介绍,随着三峡库区水位上涨,新景点接待游客量增多。仅马渡河景区,今年1月至8月接待游人就达40万人次,同比增长25%;神女溪景区今年1月至8月接待游人1万人次,同比增长50%。
感受休闲:三峡消失了“浪遏飞舟”的感觉,但增添了恬静、悠闲的味道,游客可走进更多、更幽深的河道
王爱祖介绍,蓄水后,三峡游平添了“休闲”感。随着湖面增多、增宽,三峡消失了“浪遏飞舟”的感觉,但增添了恬静、悠闲的味道,这为“快进慢游”的休闲度假方式创造了条件。
体会蓄水变化的最佳点仍在游船,“十一黄金周”期间,重庆各旅游景点结合蓄水,推出高档邮轮、旅游快巴、旅游滚装船和普通游船等组成的三峡旅游游船体系。
在景观方面,游客可看到更多峡谷。随着水位抬升,“大河涨水小河满”,原本只适合漂流的小溪可进入小型旅游快巴,这样游客可走进更多、更幽深的河道,如神女溪等;同时,湖泊数量更多、湖面更宽阔,千姿百态。
在交通方面,游客出行更加便捷舒适。蓄水后,河床更宽、河道更深,游船行驶更自由、更方便。原来万州、奉节等码头上需要游客徒步走的、高高的石梯变矮了,游客,尤其是携带较多行李的游客上下会更方便。
(新华社专稿)
分析
三峡工程为什么要分三次蓄水
新华社三峡工地9月20日电(记者江时强、廖君)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三峡工程分三次蓄水,分别蓄至135米、156米、175米水位,是考虑了三峡移民和泥沙淤积因素做出的审慎选择。
经过长期论证,三峡工程确定了“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原则。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进行三次蓄水。曹广晶介绍说,135米是为三峡工程早日发挥效益制定的围堰挡水发电期水位。如果没有135米水位,则三峡工程到今年才能够通航、发电,这会使工程晚发挥效益3年。而据统计,三峡电站投产3年已发电1300亿度,蓄水使库区航道大为改善,三峡船闸年通过货物量已超过3000万吨,比船闸通航前增长一倍,可谓效益巨大。
设立156米水位,主要是考虑两个需要,一是根据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三峡工程工期,库区20个县市的百万移民要逐步搬迁,这样时间上有缓冲余地;二是论证过程中,专家们担心重庆港区发生泥沙淤积,而156米水位回水在重庆下游的铜锣峡以下,不会影响到重庆港区,经过对泥沙淤积情况的监测观察后,再确定175米蓄水时间。从目前长江来沙的情况看,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比原来预计的好很多,对175米蓄水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根据三峡工程初步设计,蓄水175米后,万吨级船队将直达重庆港,库区将变成理想的黄金水道。21日零时,水位将升至135.6米
“经国务院领导同意,国家防总、长江防总批复了三峡工程2006年汛末蓄水的方案。现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我宣布,从2006年9月20日22时开始蓄水。”
21时50分,随着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的一声令下,三峡电厂7号机组开始徐徐关闭,三峡水库水位随之缓缓上升。从20日22时开始,三峡大坝告别135米运行水位,正式实施156米蓄水。
在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中心,短短的10分钟,记录了三峡工程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始由围堰发电期转入初期运行期,全面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效益。
21时30分左右,记者与新闻界的同行们一起,早早来到三峡梯级调度中心大厅。中心的几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正坐在巨大的工作平台前紧张工作。工作台中间摆放着一台直通三峡电厂的指令设备,赵南山工程师告诉记者,22时,三峡工程156米蓄水指令就从这里下达。
三峡梯级调度中心副主任肖舸介绍,三峡大坝156米蓄水不同于135米的下闸蓄水,主要是通过降低机组负荷、减少机组过水量来实现。
三峡电厂厂长马振波说,根据安排,蓄水指令下达后将关闭7号机组,其他12台机组仍正常运行。
21时55分开始,7号机组开始关停。至22时30分,坝前水位已升至135.51米。据介绍,至21日零时,水位将升至135.6米。
记者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难忘时刻。
(记者田建军、詹国强)新华社宜昌9月20日电 9月20日,一艘巡逻艇从三峡船闸上游引航道岸边的水位标尺旁通过。当日22时,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56米水位蓄水正式开始。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