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湾学者试登“百家讲坛”讲《易经》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9-21 9:04:57 ·来源:新京报
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傅佩荣首次登临内地,到北京、上海、苏州演讲并做学术交流
本报讯(记者张弘)近日,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傅佩荣结束首次内地学术之旅,返回台湾。他演讲所到之处激起的波澜并未平息,“傅佩荣解读五大经典”系列图书也引起了读者的关注。9月15日上午,傅佩荣在央视百家讲坛试讲《易经》,获得了现场观众的好评。百家讲坛编导王咏琴表示,“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还是有区别,最终能否合作我们还要再讨论。”
每场演讲都很成功
此次北京之行也是傅佩荣内地行程的最后一站。之前,他在杭州、上海、苏州等地做了多场演讲,并在上海电视台录制了“文化中国”访谈节目。9月10日,他在北京图书大厦做了题为“儒家文化为什么很重要”的演讲,吸引了很多读者前来倾听。11日,傅佩荣还与北大哲学系师生做了专场的学术交流。当天晚上,他在北京大学阳光大厅做了主题是“欣羡庄子”的演讲。之后,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做了题为“儒家与人际关系的改善”的演讲,在人大做了“哲学与人生”的演讲。
据傅佩荣著作策划方新华立品图书有限公司总编辑刘景琳介绍,此次新华立品邀请傅佩荣来内地交流,主要是为了配合该公司策划的“傅佩荣解读五大经典”系列图书的上市。傅佩荣每到一地,都会与内地学者做学术交流,他的每一场演讲,都引起了很大轰动。刘景琳说,“傅教授在百家讲坛的试讲很成功,他讲完后,现场观众都围着与他讨论,他很可能与百家讲坛长期合作。”王咏琴表示,节目组讨论通过后,还要上报批准后才能决定是否合作。
写作不是“六经注我”
“傅佩荣解读五大经典”系列图书分别是《傅佩荣解读论语》、《傅佩荣解读孟子》、《傅佩荣解读老子》、《傅佩荣解读庄子》、《傅佩荣解读易经》,均由线装书局出版。
傅佩荣称,写作这些著作的原因是想为当代人提供阅读中国哲学原典的简易方法,并将个人研究心得与读者分享。他特意强调了自己这套书与当下一些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同类图书的区别,“仅仅是《傅佩荣解读论语》一书,我就阅读了几百种历代注家的著作,以及当代著名学者李泽厚等人的相关作品。在写作过程中,我还特别警惕,不至于‘六经注我’。”傅佩荣表示,“由于后代学者对孔子、孟子等人的著作有很多误解,我才做了这方面的解读。”
傅佩荣自述
耶鲁大学的“旁听生”
从西方哲学转到中国哲学,三年半拿到耶鲁博士学位
差点放弃在耶鲁求学
在哈佛念书的四年是我人生中第二个艰苦阶段。因为我的英文比那些美国学生差太远了,到美国的第一个星期,我差点放弃。因为老师叫我们念书,平均每天一百多页。我拿出英汉字典,把第一页念懂了,一看,两个小时过去了。而同学们看一天书的内容,我需要10天看完,因为我英语不好,不大讲话,而美国上课都是讨论,在前三个星期,我都没有讲过话。同学们当我是旁听生,老师看我的眼神越来越怀疑,这个人上课都不讲话,跑来干什么?
到第四个星期,我的情况有了一点改变。老师一上课,就说起一本书,问大家有没有看过。因为同学们和老师都到图书馆去找这本书,但都没有找到。因为这本书在图书馆只有一本,被我借走了。这里有一个背景,老师上课的时候会列一个书单,这个书单会给图书馆的管理员一份,管理员就会把这些书收起来,放到特藏室,不准借走。我借的时候,它被管理员漏掉了。所以我就借出来念了三个多星期。不料老师会问大家这本书,我举手的时候老师也不大相信,他想,我三个星期没说话,怎么可能会看这本书?我说我看过了,他就给我10分钟,让我把这本书的内容介绍一下。我讲完之后,老师很满意。他说,我教书十多年,没见过这么用功的学生。
590就是590,跟600不一样
除了正常的上课,我们还要考德文和法文。这两门课满分750,600分才算及格。我白天上课,晚上念书,还要去免费的法文班上课,因为我小时候念过拉丁文,大学时念过法文,所以法文很快过了。但德文没念过,就买了一本用英文写的德文讲义,考试的时候只考了590,一个教授对我说,你跟所长去说说,590跟600差不多,能不能就算过了,或者说用中文代替德文。我很天真,就去找所长说。所长说,590就是590,跟600不一样,中文是你的母语,怎么能算是德文?
我摸摸鼻子就走了,学了两个月再去考试,结果考了620.我用两年时间过了法文和德文,这种成绩在美国并不很多。
犹太教授逼我学日文
耶鲁大学规定,两年之内要考12门课,必须有两门课要拿最高分H.我很紧张,不知道H是什么标准,所以只知道拼命用功,结果12门课拿了10个H.到第三年,念博士资格考试要考三门学科,同学们要半年才能考一门。我半年考了三门,然后就要写论文了。在写论文之前,我要考虑创见的问题,就跟导师余英时先生商量,如果我学西方哲学的话,肯定还要再念两年,但台大只给了我四年的时间,只有改学中国哲学,我才有把握,余英时先生表示支持。
由于我的学习进度太快,系里就有一个犹太教授反对。
他在日本京都大学念过佛学硕士,中文不错,日文更好。东方来的学生都要过他那一关。
他抱了10本日文书,对我说,你要学中国哲学,可以不看日本人做的研究吗?他们也研究中国哲学,如果不把这些书念完,你休想毕业。其他教授就开始商量怎么办。我的指导教授中有一个比利时人对犹太教授说,你这样太过分了,难道你要他再去念日文、西班牙文吗?结果,余英时先生发话了,说傅佩荣反正还年轻,多学一门日文也没什么坏处,所长就下令,我必须学日文,让这位犹太人满意。
这下没办法了,我只有在第三年暑假,买了一本用英文写的日文教科书,每天12小时,把日文念完。念完之后,看了50本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书。然后写了一篇50页的英文论文,里面引用了50本日文书的参考材料,暑假一开学,就交给这位犹太教授。两个星期以后我去问他,他说,你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就让我过了。然后,我用了半年时间写毕业论文并通过了答辩。在三年半的时间里,我拿到了耶鲁大学哲学系的博士学位,在全班15个同学中最早毕业。
采写/本报记者张弘
人物名片
“在写作过程中,我还特别警惕,不至于‘六经注我’。”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本科毕业于辅仁大学,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毕业,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傅佩荣教授著作近100种,深入浅出,擅长说理,涵盖范围包括哲学研究与入门、人生哲理、心理励志等。他的著作有《哲学与人生》、《傅佩荣解读论语》、《傅佩荣解读孟子》、《傅佩荣解读老子》等。作品曾获台湾地区最高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奖项。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