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20日22时开始,从135米向156米水位蓄水。按照蓄水方案设计,预计10月中旬三峡水库可达到156米高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称,三峡工程蓄水至156米高程,意味着三峡工程由围堰发电期转入初期运行期,开始全面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效益。
方式 分阶段依次抬高水位
针对今年特殊的气候和来水条件,中国三峡总公司制定蓄水156米方案时,既考虑了长江中下游防汛的要求,也考虑了沿江抗旱的要求,同时也考虑蓄水对地质灾害治理、电网调度、长江航运等的影响。
根据预案,三峡总公司排出了大致蓄水日程,20日156米蓄水正式启动以后,预计21日三峡水库将蓄水4亿立方米。9月25日前,水位不超过144米;10月1日前,水位不超过148米,水位到达148米后暂停两天蓄水,以对大坝的渗流、渗压、应力、应变等进行全面监测分析。预计在10月中旬,三峡蓄水达到156米高程。整个蓄水期间,下泄流量不小于8000-10000立方米/秒,水位上升速度每天不超过5米,并尽可能避免水位下降。
准备 7预案应对突发情况
为保证在156米水位下机组及泄洪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三峡总公司已编制了7个应急预案。蓄水期间,有专门工作组加强大坝重点部位的现场巡视检查工作,实行24小时监控。
三峡总公司专门设立了三峡工程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系统,在156米蓄水前,对损坏设备进行更换和修复,其中井网设备基本全部更换。昨日,航道、海事、水文、环卫等部门也接到今日蓄水的通知,并着手安排相应工作。为了解156米蓄水过程变化,已确定蓄水过程水文、泥沙和水质监测方案。长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沿途的数十个监测站已全部架好监测设备。
昨日,三峡工程三期蓄水重庆库区清漂应急处置工作会在云阳召开。重庆有关方面在此间表示,156米蓄水期间将动用数艘清漂船昼夜作业。此前,库区各县市已纷纷行动起来,加大了清漂力度,确保蓄水顺利进行。
考验 发电通航水量三难题
“虽然三峡水库已经是第二次蓄水,但与当年135米蓄水相比,156米蓄水难度更大。”昨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枢纽管理部主任冯正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与135米蓄水相比,156米蓄水将面临发电、通航、水量等三大难题。
“135米蓄水时电厂还没有运行,不用考虑发电因素,关上闸门怎么蓄水都可以。”冯正鹏称,现在,三峡大坝每天的发电量都在600万千瓦时以上,18日的发电量便为633万千瓦时。
据介绍,由于目前上游的来水量并不是很大,水量都没有浪费,全部用于发电,因此蓄水时不需要放闸,只需要减小电力负荷就行了。因此,三峡总公司每天上午都要向国家电网上报计划,一旦决定蓄水,三峡电厂就将减小电力负荷。
135米蓄水时,船闸断航,蓄水工作自然就相对简单得多。冯正鹏称,目前长江航运正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船舶也越来越大型化,而中游航道本身就浅滩较多,每年到了枯水期船舶都要减载航行。如果因为156米蓄水造成下游水量大幅下降,航道干枯,船舶停运,对长江航运的打击将是十分巨大的。
“这对156米蓄水是一个考验。”冯正鹏称,在156米蓄水时,下游水量不能骤降,必须保持一个合适的水流量。据介绍,对于156米蓄水,三峡总公司已制定出详细的方案,蓄水期间下泄流量将不小于8000-10000立方米/秒,这样,中下游航道的通航将不受影响。
今年,上游重庆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长江的汛期水位比枯水期还低。“今年的长江水量特点是丰水期枯,枯水期丰。今年二三月份,长江的水量达到七八千立方米/秒,8月份正是汛期,水量却不到7000立方米/秒。”冯正鹏称,这样的水情是1877年以来120多年间罕见的。特殊气候给156米蓄水带来的许多不确定因素,难度也由此加大。
为此,三峡总公司和气象部门尤其加强了对气象的监测,随时掌握气象动态,以确保156米蓄水成功。
为何不直接蓄水至175米
稳步移民、防止泥沙淤积是主因
如今,高185米的三峡大坝已经建成,为什么三峡水库蓄水不“一鼓作气”直接蓄到175米?156米水位在工程技术上,有何特殊意义?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枢纽管理部主任冯正鹏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解释了这一疑问。
“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初的工程设计要求。”曹广晶称,这样的设计既有其工程上的考虑,也有现实的原因。
“三峡移民是一个重要原因。”曹广晶称,三峡工程涉及到百万移民,这样空前规模的移民运动需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序进行,需要广大干部非常细致的工作和广大移民的积极配合,而完成这一切需要充足的时间。为了使移民安置工作得以稳步进行,移民工程分成了几个阶段,三峡工程也由此分成了135米、156米、175米三个阶段蓄水。
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泥沙问题。曹广晶称,当初对三峡工程方案进行讨论时,曾有人担心三峡成库后,水流变化,泥沙沉淀,重庆港会出现泥沙淤积现象。而156米水位回水在重庆下游的铜锣峡以下,不会影响到重庆港区,这就给了充足的时间在175米蓄水前对河道的泥沙情况进行检测,看最终是否会出现淤积,重庆港是否会因为175米蓄水受到影响。
“目前看来,泥沙淤积情况并没有当初部分人所说的那么严重。”冯正鹏进一步解释道,当时的预测是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料为依据得出的。当时,每年进入三峡河道的泥沙在5.3亿吨左右。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三峡库区两岸的植被恢复,进入三峡河道的泥沙量逐渐减少,每年大约在3.7亿至3.8亿吨左右。2003年库区蓄水后,各地对库区植被的恢复更加重视,加上嘉陵江梯级渠化的改造,对泥沙拦截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近几年来每年进入三峡河道的泥沙平均只有2.1吨。
“今年水量减少,泥沙量就更少了。”曹广晶表示,目前看来情况比原来的初步设计还要好,相信175米蓄水后泥沙问题不会对重庆港区产生影响。
本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本报三峡工地9月20日专电)
移民 蓄水后生活会更好
据新华社重庆9月20日电晨雾刚刚散去,黄世贵登上了奉节县宝塔坪,指着掩映在杂草中的老屋说道:“屋边的柳树都是我小时候栽下的。”
从宝塔坪回望,黄世贵的新居高耸在后山之上,“田被淹了,老屋也丢下了,但移民搬迁后,搞起农家乐日子就好过多了。这次再蓄水,来旅游的人就更多了,我的生意还要好。”
20日,三峡水库迎来156米蓄水。记者在蓄水之际,走访了奉节部分移民村镇,倾听居民们的心声。和黄世贵一样,奉节县新城乡袁梁村余治禾、余治林两兄弟同样感叹生活的变化:“以前就靠房前屋后的几棵柑橘树,一年到头也赚不了什么钱。”移民搬迁以后,余家兄弟拿出了一部分移民补偿款入股,成为了当地一家食品公司的股东。他们还承包了一个蔬菜基地,去年仅务工每人就挣了4万多元。今年两兄弟又投资办起了自己的蔬菜基地,“希望三峡早点蓄好水,以后县城发展快了,我们的事业还可扩大呢。”
在奉节诗城广场,永安镇居民李波带着9岁的儿子在散步。他告诉记者:“听说今天就要开始156米蓄水了,娃儿吵着要来看,我就带他来了。”漫步在诗城广场向对岸眺望,长江犹如盘踞的巨龙,静静地卧在高峡之间。李波告诉记者,移民搬迁后,城市面貌和自己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马路宽了、大桥多了、房子新了、公园有了,他恨不能一口气把变化都说完。
在银杏沱村,村委会主任马尚兴说,过去村民出行主要靠船,每次出远门都要考虑再三。三峡成库后,与外界交往逐渐增多,村民们开阔了视野,赚钱的点子也越来越多,打工、搞运输、做生意啊。去年村里人均收入2880元,今年可以达到3500元。
右图:9月20日,两名水文工作者正在位于三峡库首的一个临时水文站察看蓄水前的水位波动情况。
新华社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