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19日,
广西
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从事蔬菜批发的姚三妹,今年第19次带着3辆大货车来到贵阳市修文县收购“延晚番茄”,她拿着又红又大的“延晚番茄”对记者说:“
贵州
天气好,生产的番茄比我们
广西
质量好,特别受市民的喜欢,销路特别好……,今年我在修文都收购了180多吨蔬菜运到南宁,有80多吨出口越南”。客商的赞誉,映出贵阳市优质蔬菜发展的火红前景。丰收的喜悦
靠品牌赢市场
“贵阳蔬菜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关键是看市民接不接受,外来客商喜不喜欢,菜农增没有增收”,贵阳市蔬菜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潘剑对记者如是说。注重品牌包装
品牌是市场强有力的号召。贵阳市蔬菜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按照“规模强菜、标准兴菜、品牌销菜”这一工作思路,抓住重点主打产品,建立规模蔬菜产业带,采取“农户﹢基地﹢公司”的办法,提高蔬菜的质量和数量,成功注册了“黔山牌”蔬菜,其中8个蔬菜产品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蔬菜”认证,增强了“黔山牌”蔬菜的竞争力。据潘剑介绍,今年在干旱的情况下,1至8月底全市生产蔬菜69.16万吨,比去年增产29.3%,总产值达5.1亿多元,赚取2.2亿元。
记者在清镇、修文、乌当等地公路沿线,见到公路边停着来自广东、广西、重庆、江苏等省市的大货车。江苏客商陈先生对记者说:“我去年都是到山东拉‘秋淡白菜’,今年我得知贵阳蔬菜的品质好,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来贵阳拉了12吨到江苏,销路很好,这次来贵阳我带来5位同行”。
菜农的“三笔账”
记者在清镇市占街镇瓶子村采访时,见到村民陈军站在菜地边满面笑脸,他指着大片的“秋淡白菜”对记者说:“今年,这里1亩田给我带来了9000多元的收入”。
他说,瓶子村滴水贵如油,以前只能靠天吃饭,全村人都叫穷,2002年市蔬菜办投资70万元,修通了进村的公路,投资50多万元在村寨修起5口大水池,还派技术干部到村里蹲点帮扶,发展蔬菜。
在菜地里,陈军向记者算起了自从产业结构调整以后的三笔账:一、没有种蔬菜以前,他家8亩地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不足1万元只能解决全家的温饱;二、每年外出打工,工作好的可赚1.5万元;三、种起蔬菜后,每亩地按照每年种2季蔬菜计算,每亩地年产蔬菜3000斤,每斤按照5角钱算,除了成本有5万多元收入。
在采访中,记者见到农家都修起了小平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据潘剑介绍,优质蔬菜让全市三分之一的农民受益。
市场催生农村经纪人
清镇市红枫湖镇青年王家富在当地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今年王家富多次到海南推销村民“延晚番茄”、“502荷兰豆”,引来众多客商把清镇的蔬菜销到海南,出口东南亚,现在村民又把王家富叫作“营销大王”,王家富称呼的改变,正是全市蔬菜行业的新变化。修文县蔬菜工作办公室主任韦君告诉记者,全县种蔬菜面积达4万多亩,九成的蔬菜外销省外,庞大的市场催生了一大批农村经纪人。外来客商收购现场
乌当区青年文志伟高中毕业以后加入了菜农队伍,他见到全村的蔬菜都是外地客商来收购,对全村的蔬菜很不利。今年6月,他在贵阳市蔬菜办的帮助下办起了蔬菜信息网,把蔬菜的种类公布在网上,每天打电话到沿海城市了解蔬菜价钱,再结合贵阳本地价钱公布在网上,让外地客商上网就知道贵阳的蔬菜价钱。他指着电脑说:“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有好的产品,就是要让外地客商了解”。文志伟办的蔬菜信息网不仅引来了客商,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