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除了霸气还是霸气
在台湾,谈起郭台铭,最直接的联想形容词是“霸气”。但跟着霸气之后的,却是一个深植台湾企管界、甚至下至市井小民都知道的成功经营者楷模、苦干创业者与工作狂式的企业家形象。
早已是《福布斯》(Forbes)杂志全球富豪调查榜上有名的郭台铭,平时出入不太展露奢华,他自身也以“赚大钱不是炫耀个人财富”理念自称,但他的公司在台湾登上制造业王座,在国际,则打败了最重要的对手Flextronics,成为全球第一的EMS(电子制造服务)厂商。 也因为他这样的高成就配上务实作风,使得台湾社会似乎也认同他“霸气有理”。
媒体上他批评政府产业政策已不是新闻,周刊上写着他如何用尽并购、砍价等手段逼近对手地盘,也早不是只有几遭;虽然发言批评的音量大,但鸿海与郭台铭被外界赞美的声音,却往往远远盖过了对他个人以及他所创办的这家公司的行事风格批评。
毕竟在台湾社会对企业家人物的评鉴考核中,经营的实绩才是第一位,其余的并不是那样重要,至多,也只限于个人欣赏的观点,而真正的评价还是看制造出的经济体企业有何能耐。
就以郭台铭对媒体的关系举例言之,他曾经用半戏谑口吻点名报社“再不修改报导方向,你们上市就把你们买下来”;也曾经以大鲸鱼之姿向小虾米记者提起诉讼。
严格说来,郭台铭接受专访的次数也并不算多。台湾的中天电视台有个节目是《影响100》,这个节目的首任主持人萧裔芬也是在2004年底首度完成电视专访这位企业家的人。在这个节目播出后,台湾媒体的另一个话题却是“萧裔芬如何访问到了郭台铭”。由此可见这位老板接受外界直接探询的机会是多么稀有。
而萧裔芬在访问完成后也留下了她之所以能访问到郭台铭的“幕后故事”:她花了八个月的时间准备、联系,其间历经临时改时间、遭鸿海高级幕僚投以“此事不看好”的疑问等等,最终才让这个“至为难得”的产业界贵宾走入棚内。
萧裔芬在事后也指出,自己超过十年的新闻生涯中,准备这场和郭台铭的电视约会,比她当年在香港九七前夕采访前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还要艰困,但采访后的回响也更巨大热烈。她尤其深刻记得的是许多大老板开着名贵汽车、在随从人员呼拥中来上节目,而郭台铭却是“一个人开着休旅车”,同时,他也不会在不理解电视台作业的情况下提出高傲而无理的要求;相反的,他倒是东看西看,并且因为电视台办公室中一些机器的机壳产自鸿海之手而感到兴奋。
综合接受萧裔芬采访和“买下报社“的扬言,或许可以得出一个台湾的郭台铭的媒体公式:他让媒体觉得难搞,甚至为保护公司也可以怒告记者个人,但媒体一旦取了他的金口证言,也必然会是不缺收视阅听价值的重要战果。
关于这个“价值”或许还可以再举个例子。2003年,台湾历经了两年自1980年代能源危机后景气最困顿、民间中产阶级消费力不振的低点,而对未来经济景气的判断也是喜忧参半,郭台铭在该年第四季中参加一场高科技领袖论坛,他先是夸夸其谈他与国际其他品牌科技大厂的交流经验与过程,又论及近期他观察科技业出货与订单变化的总体状况,于是,重点来了,关于隔年景气的问题──郭台铭那时顿了约五秒钟,而全场屏息以待。当郭台铭说出那句有阵子常被股票圈及媒体界引用的“没有乐观的理由”后,台北的股市也应声倒地,两天内就下挫市值一千八百亿新台币,显然市场是十分同意(或者是附和)郭台铭的判断眼光。
极具台湾民间色彩的“郭语录”
除了一句和市井小民最相关的“没有乐观的理由”,郭台铭乃至于他经营管理上的众多名句,也是台湾书市、杂志报刊报导上常被汇流的“郭语录”,而郭语录也是许多向往成功者的实战教材。
“郭语录”的受欢迎与受用,大抵不出两个原因:一是看法独到,二是旨深却易懂。相对于许多企业高阶经理人那种高决策层级、充满专业MBA术语的表达方式,郭台铭的话似乎真的让很多人觉得这位董事长离自己近了一步,而他的话也让自己离成功近了一步。
就算再不景气,郭台铭也对经营同业喊话“不景气是最好练兵的时候”,在财富具有世界级身家的人生阶段,郭台铭的分析仅仅是,自己过去是“为生存而赚钱”、现在是“为理想而工作”。
“郭语录”稳稳占着台湾民间“成功学”舞台的一角,而郭台铭与媒体的不亲近关系时不时制造着他被评为“霸气”之外的花边。不过要再深入看郭台铭,真的还是得看看他一手创办、并且塑造为全球IT业前100强内的这家鸿海公司。因为,毕竟郭台铭是个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的人,他的工作实绩或许才能更全面地反映这个人。
从公司看,郭台铭这个董事长不开名车,坐在二手家具与旧桌椅围绕的办公室内;而他每一个工作日的日程安排更是尽人皆知:早上6点晨泳、结束后打电话联络欧美分公司、8点半陪客户吃早餐、9点半上厕所、
接着就是办公、上班,一直到他结束“一天工作15个小时”。
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董事长行程”,则是郭台铭忙到几乎没时间去理发,而他多年来其实是选择一家台湾街头巷尾常见的家庭理发店,抓住小小空档让司机驱车经过时快速料理一番。而这家理发店和它的师傅、收费,其实真的很平民。
既然董事长是这副样子,鸿海的个性也就可以想见。
这个公司里纪律严谨、工作目标或业绩要求高、工作量与工作时间让人得花出全副心力等现象自是不在话下;过去台湾的《天下》杂志有一张采访时拍摄的照片,画面上就说透了鸿海和郭台铭一样的勤俭作风:工程师们围坐在一张中型十人左右的会议桌,在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台LCD液晶屏幕,可是屁股下坐着的却是一张张没有椅背的塑料圆板凳。
郭台铭的管理风格常被人冠上“法家思想”、“治军严明”这类字眼,他觉得民主是最没效率的做事方式;虽然他对给员工的经济报酬不会手软,但他也说过,“我发奖金的时候就是我砍人(没达成目标的人)的时候”。他不吝于给员工红利,但十分要求员工的“权值相符”。曾经有位主管向郭台铭报告他必须亲赴欧洲处理一批有问题的产品,郭台铭在欣赏这位不规避责任、亲赴火线处理危机的主管作风之余,也不忘补上一句“赏罚分明、事由必究”的提醒:“不过机票钱你要自己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