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生态问题的严峻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果断采取措施治理并局部取得成效,近几年,仅西南四省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6930.5万亩。尽管如此,西部生态的总体仍在继续恶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全社会治理修复西部生态的合力,加大治理力度势在必行。
直接补偿:要加大中央财政用于西部生态建设的预算规模和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西部生态补偿基金,用于西部生态建设项目的信贷担保和贴息;在完善现有的资源税、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等相关税费的基础上,设置西部生态补偿费,向除农民外的全社会进行征收,所得资金由国家定向、定性、定工程安排使用;调整东输、东送、东用、东调的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变东送电价低于电源地区价格的状况,其调高价差作为西部省市区生态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项目配套资金以减轻财政压力;下大力气治理石漠化,提高每平方公里治理补助;继续开展荒山造林,根据造林难度不断增加的实际,逐步提高每亩造林费;加大沼气和“三小”水利工程项目规模,提高补贴标准,“三小”水利工程补贴也应视情增加。
间接补偿:在安排生产力布局时,将国家要上的重点工程,尤其与西部资源有关的石油、煤化工、磷化工、电解铝生产及深加工尽可能在西部安排并就地延长其生产链,尽可能将附加值留在西部,上项目的同时环保工程同步;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尽力帮助西部优化其产业结构,并根据西部欠发达特点给予差别对待和政策支持,只要不影响环境、不影响生态,能创造一定税收并解决一定就业岗位的企业,应该允许其生存并在积累壮大中进行调整;下游受益地区对上游退耕还林区培植后续产业进行项目支持,每年要有一定数量,同时在劳动力培训、转移下游就业方面有具体要求。
补偿机制更需要长效保障机制。应制定西部大开发促进法,其中包括西部生态补偿机制内容,明确建设国家生态屏障的战略意义、目标、任务、各类补偿与被补偿主体的义务、方法等。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时将西部生态修复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使西部生态保护、治理、修复有法律保障。
——在全国政协推进西部大开发专题协商会上的发言,作者为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