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15时至18时,“以圣贤为师,与经典同行,爱中华,爱西安——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大型活动将在西安小雁塔景区举办。本报报道后,虽然距诵读活动还有一段时间,但诵读经典国学活动已经在西安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老少争相报名参加诵读
听说当日诵读活动的人数将有5000人,诵读内容包括《论语》、《唐诗》、《中华千字文》以及一些诗社自创的诗词,这越发引起了众多热心读者的报名热情。记者看到,在报名者中,有在校学生、公司职员、教师、退休人士等等,有70多岁的老人,还有年仅七八岁的小孩子。
尤其是在本报的报名者中,有近十位家长都是给自己6岁至9岁的孩子报名的,虽说这些孩子年龄很小,但他们其中很多人平常都在坚持诵读一些经典国学,有的已经把《论语》读完了。一位倪先生说:“我的孩子只有8岁,但他基本已经可以背诵《论语》了。”记者了解到,这些给孩子报名的家长一致认为,传统经典国学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孩子们从小接触,最终形成文化积淀,对孩子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长远意义。
孔子后裔要参加诵读
“我是孔子的76代后裔,看到《三秦都市报》关于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后,我特别感兴趣,作为孔子的后裔,我一定要参加,亲自诵读。”9月21日,民盟西安市委员会秘书长孔令兴高兴地说。
孔令兴说,他是孔子的76代后裔,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许多经典思想和学说影响了中国古今,现在在全世界也是享有盛名,全世界30多个国家现在都相继办起了孔子学院,对孔子的思想和学说进行学习和承传。“孔子的诸多经典之语,至今读起来都有很深刻的内涵,对现代社会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和启迪意义,值得我们弘扬和承传。传统文化是根,孔子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文明结合到一起,不仅对现代文化是一种促进,对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很大作用。”
“丢了的文化我们要捡回来”
今年刚刚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的王毅峰报名时说,从今年4月起,他负责在万邦书城组织了一个国学经典早读的学习班,看到大家对国学经典的学习热情还比较高。“在很长一段世间里,我们把这种经典的国学文化遗忘了,虽然时代在进步,思想在飞跃,但我们的许多经典传统道德文化和理念是不应该被抛弃的,我们应该把丢了的东西再捡回来,更多的亲身去学习和宣传这种传统文化的精粹!”
今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纪念日。由西安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以圣贤为师,与经典同行,爱中华,爱西安——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大型活动当日将在西安小雁塔景区举办。现面向全社会征集千余名诵读志愿者和5名领读者。
只要您对传统国学文化和本次活动有兴趣,都可拨打本报热线电话或登录以下网站报名。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弘扬经典中华传统文化?如何看待“国学”升温现象?本报也希望广大读者能畅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本报热线:029-82243110,电子邮件:xinwen2000@126.com
“印象西安”公益网站:www.yncoo.org
本报记者 郭红文 实习生 王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