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具尸体认领不到3%
老魏的同伴说,一年从黄河里漂下来的人很多。但来他们这儿认领的不足3%。当记者问及他们把没有人来认领的那些尸体怎么处理时,老魏说:“刚开始我们发现后,首先检查尸体的衣服里有没有证件或联系的方式,如果有,我们会立即打电话通知其家属;如果没有联系方式,我们只好把尸体用绳子拴起来,然后用布片或编织袋遮好,等其家属来认领;如果20多天了还没有人来认领,那我们就放开沉底。 ”
为见证他们的捞尸过程,记者和他们约定好,从次日开始给他们“打下手”捞尸体。
本报采访组为您报道 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了“捞尸人”工作的地方——小峡水电站上游的拦截带处。而此时,两位神秘的“捞尸人”已经工作了近3个小时,其中年纪大些的老魏等不住记者已经离开了,只剩小魏驾驶着“工作船”正在工作。“上船来吧,今天要多工作一会儿,老魏有事先回去了。”小魏招呼着记者。记者刚下到岸边,一股淡淡的臭味弥漫开来,苍蝇像轰炸机一样成群盘旋。记者急忙捂住鼻子,小心地登上“工作船”。
“呵呵,臭吧?我们这活也不好干啊!”小魏笑着说。“船是什么时候买的?”记者问。“去年年底花了一万多元买的,虽然是二手的,但有了这船后,工作效率一下就提高了,以前我和老魏用几个废轮胎做了个筏子,划起来比较费劲,而且也不安全。” 说话间,小船已经缓缓地离开了岸边,向河中间漂去。
“捞尸人”每天准时工作
河中间的拦截带附近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小魏告诉记者,这些垃圾有五六米宽,一米多厚,正因为如此,很多尸体在夜间漂流下来后,会藏进垃圾带中。回想起一位村民的话,“那个地方有好多死人,我们一般都不经过那里,就是要路过,也是赶紧跑过去。”记者不禁头皮发麻。
差不多过了一分钟,小魏已经将船划到了垃圾带前,他一边熟练地用一只长竿不停拨动着垃圾,一边告诉记者,他们每天早晨5时开始干活,边捞瓶子边找尸体。“想试试吗?”说罢,他将手中的长竿交给了记者,记者立刻兴奋起来,拿到长竿后使劲在垃圾带中捅着,被捅到的垃圾散开一块后,饮料瓶就会露出来,记者立刻用长竿上的铁钩将瓶子钩上来。
钩垃圾竟钩到尸体
大约过了15分钟,不经意间小船慢慢漂向了垃圾带的一侧。空气中慢慢开始充斥着一种腐烂的臭味。突然,记者感觉长竿捅到了什么东西,便更加卖力地想把东西钩出来,“别钩,那是个人!”听到此话,记者心里一紧,手中的长竿犹如通了高压电,记者定睛一看:一具尸体漂浮在水面上,被一些垃圾覆盖着,尸体上盖着一块塑料布,如果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这里还有15具尸体,都在那边的阴暗处挂着呢。”
死亡地带 15具尸体无人领取
谷的南面背阴处,“我们通常把尸体拴在这里,因为这里平常晒不到阳光,尸体可以多放些时间,但是现在的温度高,每具尸体只能拴20天左右。”小魏告诉记者。在记者看来,这不大的地方才是真正的“死亡地带”。地方到了,可记者却没有看到一具尸体。“他们都在水下,看到了吗?那些石头上的绳子,每一根都拴着一具,这里一共10具,那边还有一个背阴处,那里有5具。”记者仔细一看,发现石头上确实绑着些绳子,每一根绳子的尽头都延伸到了水中。“如果没人来认,我们一般是不会拉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