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想想未来的生活,赵兰更的情绪有些低落。 祁胜勇摄
本报讯(记者祁胜勇)本报对断臂打工妹赵兰更的关注给清河劳动部门带来很大触动,在当地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的梳绒业女工每天工作16个小时疲劳作业问题、用工不规范问题,已开始引起当地劳动部门的重视。
劳动局:都市报促进了工作
9月20日,当记者再次来到清河县劳动力市场内,发现场内已挂起醒目的标语,场内大喇叭一遍一遍广播宣传劳动法的有关内容。
清河县人事劳动局副局长王其峰对记者介绍,本报的报道对当地劳动部门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促进,除了在劳动力市场通过标语、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劳动法》之外,劳动监察大队现在每天下到各梳绒企业检查用工是否规范,并在检查的村庄通过广播和散发资料进行宣传。
王其峰对记者介绍,他已带领有关人员两次驱车到威县赵牛村看望赵兰更,此间局里121名工作人员还为赵兰更捐款1370元。
打工妹:已经申请工伤鉴定
9月20日,赵兰更与帮他免费打官司的仗义律师———河北功成律师事务所赵德勇签订了委托手续,并委托赵德勇将工伤鉴定申请交到清河劳动部门。目前,清河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已经受理,仲裁委员会主任何瑞恒表示,他们将尽快按法律程序处理此事。
接到1370元捐款,赵兰更一家人都很感动,并对清河人事劳动局表示感谢。另外,他们一家还在感谢本报关注,表示要争取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赵兰更说,现在有这么多人关心她,她心情好多了。
接连几天内,记者与当事老板楚某多次联系,并于19日打通了他的电话。楚某对记者说,他正在医院输液,他家里条件也很不好,兰更在医院里住院、家人吃饭已花了一万五,都是他出的钱。记者想询问他关于解决此事的态度,他说输完液后再说。后来,记者再也没能打通他的手机。
热心读者:为赵兰更安排工作
连日来,读者持续关注赵兰更的遭遇,不断有读者打电话对赵兰更表示同情,不少人想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赵兰更。
河北北方印刷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合兴联系记者说,看了这个孩子的遭遇特别揪心,以至于每天都在牵挂着这个事,总是想,这个没了一只手的孩子以后该怎么办啊,于是就想给她安排个工作。张合兴说,他们研究所下设了培训基地,门口有个小商店,他考虑让兰更来当售货员,卖货的工作一只手也能做,顾客们都是老师和学生,也好打交道。考虑到她在农村,以后找对象也许都是问题,想待她适应后再想办法把她的户口迁过来。赵兰更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动地说,她养好伤后就来石家庄,并请记者谢谢这位好心的伯伯。
另了解,中央电视台2套等多家媒体转载了本报的报道,9月20日央视《今日说法》栏目两名记者又来到赵兰更家采访此事,两位记者看到赵兰更贫苦的家境和不幸的遭遇也非常同情,每人捐给赵兰更100元钱表示心意。
教训:打工者没有工伤保险
除劳动时间普遍严重违反《劳动法》外,记者从清河劳动部门了解到,当地绝大多数打工者没上工伤保险。清河人事劳动局一位官员说,赵兰更打工的作坊老板如果能为赵兰更上保险的话,那么赵兰更出事后,配假肢对老板来说几乎没有什么经济负担。
这位官员介绍,梳绒这样的一般制造业,每个员工的工伤保险一年只有80多元,老板们不给上,除了经济原因,主要是认识不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