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赵振军、周红松记者许静)我省第一个同声传译训练室近日在河北师大外国语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同声传译”简称“同传”,一般用于大型国际会议时各种语言相互转换。目前全球专业的同声传译人员总共有2000多人,我国仅有30人左右,可算是名副其实的紧缺人才,而同声传译训练室则是培养翻译人才必不可少的办学条件。
“同声传译”要求译出语和译入语几乎同步进行,当发言人的话语传到与会者耳中时,已经是与会者各自熟悉的语言了。由于翻译难度高,同声传译常常被称为外语专业的最高境界。为加快同声传译人才的培养步伐,经教育部批准,河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这3所高校今年首次招收翻译专业本科学生。河北师大建立的同声传译训练室,就是为保证高素质翻译人才的培养而在办学条件上采取的一项措施。
据介绍,目前国内同声传译训练常见的模式是:受训的全班学员被分成两组,一组在译员间,一组在代表席上,训练一个小节后,两组学员换位实现角色变换。而我省首家同传训练室更为先进,具有换“角色”、不换“位”的角色转换功能。
记者在河北师大的同声传译训练室看到,训练过程中,教师只需在控制界面上用鼠标一点,所有“代表席”立刻变成“译员席”,角色转换随时随地,学员不再受译员间数量所限,全体学员可全程进入“译员”角色受训,最大化地利用受训时间,提高绩效。同时,坐在译员间里的学员,能够清晰地看到发言人的特写镜头,不仅能从语音语调中感受发言人的情绪变化,更能直面发言人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让同声传译达到绘声绘色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