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记者杨丹肖蜀韵)昨(21)日,一位18岁的男孩因为感情问题,第三次自杀,躺在了华西医院急诊室的病床上,他将是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下周启动的《针对自杀未遂者的心理治疗》研究项目的第一位治疗者。据悉,这个项目是针对自杀行为发生后的后期干预,预防和防止再次出现自杀行为,以提高当事人的心理应对能力。
8月底,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接到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和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通知,他们将承担一个重要研究项目中的一项课题,这个项目是为提高中国对自杀高质量研究,找出自杀危险因素,探索可行干预模式而设置。华西医院作为西南惟一一个参与此项研究的单位,将要承担的是《针对自杀未遂者的心理治疗》,对象是送到大型综合医院救治的自杀未遂者。
据华西医院该项目负责人张伟教授和邱昌健介绍,这个研究项目与从前现场劝解自杀者不同,以后自杀者的现场劝解可由110和119来完成,他们主要是针对自杀行为发生后的后期干预,预防和防止再次出现自杀行为,以提高当事人的心理应对能力。据悉,项目组拟在成都市的五个大型综合医院设点,华西医院已成为第一个点。
急诊收治的自杀未遂者脱离生命危险后,先由调查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调查人员由心理专业人员组成,专业无精神病的自杀未遂者可接受下一步由高级心理咨询人员为期半年10次的心理干预和治疗,随后,高级心理咨询师还将对其进行半年的追踪随访。
“自杀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做心理治疗,自杀的可能性将会再次发生,给他们作心理辅导是十分有必要的。”邱昌健说。
相关连接
据华西医院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中国自杀未遂者中女性患者为男性的2.5倍,15-34岁的患者占了2/3,90%服用药物或毒药。自杀未遂者中60%以上没有精神障碍(明显低于西方国家),家庭功能差,社会支持差,冲动性自杀比例高,生命质量低,很少得到有效的精神卫生服务。负性生活事件导致的慢性心理压力和急性应激是自杀未遂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自杀行为更多的是在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冲动行为,这一类人群不是药物治疗能够减少其自杀行为的,他们再次采取自杀行为导致的将是个人、家庭、社会的重大损失。探索对这类人群的有效治疗、干预措施将有助于降低我国的自杀率、自杀未遂率。国内目前缺乏对这类人群的干预研究,认知行为治疗,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