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张军带领官兵勘察边防路。邓辉高摄
主人公小传:张军,成都军区军交运输部部长,历任汽车团排长、副指导员、连长,军区军交运输部助理员、处长,后勤分部参谋长,军交运输部副部长;3次荣立三等功;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著有《信息化战争军交运输保障》等专著,被汽车管理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如何在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中有所作为?成都军区军交运输部部长张军用行动告诉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履职尽责,始终对履行使命充满激情。这些年来,他就是这样在军交运输岗位上实践着,奋斗着,追求着,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不愧是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优秀代表!
以强烈的使命感履职尽责
9月初,成都军区军交战线又传出喜讯:由国家投资1亿多元、新建和改建的5条公路全部竣工。这是张军和军交战线官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履行历史使命中倾心构建“畅通工程”带来的可喜成果。
然而,16年前的西南军交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恶劣、交通基础薄弱,部队机动难、保障难等矛盾突出。时任运输处处长的张军,面对落后的交通状况,常常彻夜难眠:军交运输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道路不通怎么服务部队、如何保障打仗?他默默立下誓言:即使脱层皮,也要改变边防官兵出行难、部队平时供应运输难、战时机动投送难等问题。为此,他带领部属经过多方论证,提出运用创新发展的理念构建西南立体军交网络的“畅通工程”,编制完成了西南战区铁路、公路、水路、空中运输方案和保障方案。空中航线开辟之后,他们按“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原则,整修川藏公路、修筑边防公路、开辟水运通道等等,一个个立项,一项项落实,如今已初步形成覆盖西南5省区市,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于一体的立体军交网络。
张军在抓立体军交网络的同时,还注重抓好“基础工程”建设。
改革驾驶员组训模式,让立体军交网络的每个支点硬起来。张军带领各级运输部门,改变过去培训驾驶员“一年学习、二年实习、三年放单”的传统模式,实行“基地化、集约化”组训,使川藏线汽车兵首次实现了“当年入伍、当年施训、当年成才、当年形成战斗力”的目标。他还将运输任务、安全防事故、出车率等公路运输要素量化为“六项指标”,和有关人员一起制定了《进藏公路运输目标管理考评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公路交通运输能力。
提高运输管理人员素质,让立体军交网络的每个模块科学运转起来。为此,张军从顶层设计上创新,出台了《军交运输指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以机关为龙头,以干部为骨干,以院校为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2002年,他们依托军事交通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等院校,选送40名干部进行为期2年的脱产培训。近年来,先后有190多名军交运输干部拿到本科或研究生文凭,为构建立体军交网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立体军交网络的效能。他们规范了网络建设、硬件配置和软件的研制,完成了军区军交运输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和川藏线运输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军区军事运输调度室联通了铁路TMIS系统,实现了资源共享;依托中国联通构建的军交运输可视化系统开始试运行;部队战备铁路输送方案编制与管理系统得到推广应用,有力地增强了“畅通工程”的保障能力。
履行使命勇于牺牲奉献
2000年6月,西藏易贡湖水暴涨造成溃堤,冲毁了去墨脱的铁索人行吊桥,张军带人赴墨脱勘察设计建桥方案。来回徒步行进的8天8夜里,他和战友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10多次遭受暴风雪袭击,多次遇到生命危险。张军回顾这段经历,有一点深刻体会:“杨业功有句名言:‘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就要像他那样勇于牺牲奉献,无怨无悔。”
川西高原,记录了张军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悲壮经历。前年8月,张军深入川西高原调研国防公路状况,由于雨大路滑,汽车翻下山崖,挂在了峭壁的一棵大树上,张军肋骨断裂,左手粉碎性骨折,身上多处软组织损伤。战友们哭喊着把他从悬崖上救起来,他被迅速送往当地医院抢救治疗,手术持续了6个小时。之后,张军10多天连动也不能动,几次昏睡不醒,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他伤势刚有好转,便不顾亲人和医生劝阻,又踏上了勘察川西高原公路的征程。
位于海拔近4800米的驻藏某部边防哨卡的官兵,永远忘不了张军来哨卡考察的那一幕。这年冬天,张军冒着漫天风雪来到哨卡驻地调查论证。当夜,他出现了强烈的高山反应,脸色发青,呼吸困难,一时休克过去了。官兵见此情景,等他醒来连忙劝道:“张部长,这里气候太差,我们背你下山吧!”张军拒绝道:“我的考察任务还没完成,请找个氧气瓶来,我能坚持!”官兵将氧气瓶搬进了张军的房间。第二天一早,他在官兵的搀扶下继续勘察。离开哨卡时,官兵流着泪水扶他下山,送了很远很远。
张军在川藏线然乌沟冒死带领部队突围的情景,如今仍铭记在官兵的心中。一次,这一路段突遇特大暴风雪,汽车团数百台车辆和上千名官兵被围困在50公里的路段上。张军闻讯后,立即赶往积雪区指挥部队排险。因为暴雪猛、视线差,推土机手无法作业,张军就手拿电筒,站在推土机前用身体做“路标”,为推土机手引道开路。风大雪急,气温骤降至-30℃,路面被冻得又硬又滑,张军好几次摔倒在冰雪道上,在场的官兵想把他替下来,他拒绝道:“这里危险,我的经验比你们丰富,还是我来带车开道!”在组织部队抢险的10天10夜里,张军脸上手上被冰块划出道道血口,先后3次累倒在现场。通车那天,张军站在路边指挥车辆,每个汽车兵经过他的面前时,都向他摁汽车喇叭致谢。
履行使命始终充满激情
十几年来,张军与构建西南立体军交网络的“畅通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运输处处长到部长,无论职务如何变,他打造“畅通工程”的责任始终未变,履行使命始终激情澎湃。
视点之一。张军从不干“半截子工程”,常常是举起棋子“走一步,想三步”。进藏新兵和驻藏部队退伍老兵100%实现空运后,张军又开始考虑军用物资的空中运输。他和有关人员先后20多次进藏调查论证,多次和有关航空部门协调,在总部、军区支持下,物资空运航线提前开通,并不断拓展。如今,军用航线已发展到了10余条。可以这样说,构建西南立体军交网络的每项工作,都体现了他“善始善终、负责到底”的精神。
视点之二。张军无论遇到来自何方的困难,总是迎难而上,不达目的不收兵。构建西南立体军交网络,哪项工作没有困难?可是这些困难都在张军执著追求中一一克服了。随着一些渡口和码头的日益破损、老化,西南水上军事运输能力一度严重不足。张军带领部属先后多次赴长江两岸实地考察,与交通战备部门多次探讨战备渡口和码头建设问题,终于感动了地方同志,一些军用渡口和码头得到整修,有效提高了水上军事运输能力。
视点之三。张军调查研究、尽职尽责和善于学习等优良作风从未改变。自从当运输处处长起,他每年至少有1/3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当部长5年多,也同样年年如此。一次,张军检查一条边防公路施工现场时,发现有段路基不符合标准,当即责令施工队返工。面对包工头的求情,张军严肃地说:“我要的是质量!谁让你搞‘豆腐渣’工程!”无奈,施工队只好按规定重修了这一路段。这些年来,张军始终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研究,近5年就撰写了《战区战役纵深力量机动难问题的研究》等20多篇学术论文。
张军的实践告诉人们:理想,是人生的动力之源;激情,则是人生之舟的“桨”。始终拥有激情,就能在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中产生勇气,产生力量,就会把责任和智慧点燃起来,使生命亮丽多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