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老北京的书,有很多,最出名的莫过于清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和民国时期陈宗蕃的《燕京丛考》。肖复兴新弄出一本《蓝调城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书名有点现代的味儿,内容却比前两本格局都要小了许多,他咬定的城南,也就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里所说的城南,即使如林海音和肖复兴所说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与文化意义,毕竟只占老北京一角而已。但肖复兴要在这螺蛳壳里做道场,在这城南一亩三分地里精耕细作,看他有什么看家的本领,敢在前人面前耍弄?
400余页89篇文章的厚厚一本书,不仅看出了装帧精美,也看出了肖复兴的精心与认真。肖复兴写过许多书,但看得出这一本除他投入了更多的感情之外(从书中看到他从小在城南长大,才会融入如此浓重的情感元素),还有更多查验古籍笔底钩沉的功夫,和深入实地踏查访问居民的印迹。这本书中所写到的那些老胡同老字号老戏楼老会馆以及名人故居,都是先留下了他的足迹,才落下他的笔记。他才能够将老北京城南一隅从历史地理民俗风情到现在变迁中的城市肌理,勾勒得须眉毕现,生动而不乏味。
仅举两例。写京剧名宿李万春故居,问现在住在那里的街坊见过李万春一家人吗?“一位戴眼镜的女的说:怎么没见过?他儿子李小春那时一跟头从他们院子的墙头能翻到我们院里的地上,功夫好!然后,她感慨地对我说:文化大革命那时,我20多岁,亲眼看见斗李万春,真是很惨!把人家全家弄到内蒙古京剧团去了。她使劲地摇摇头。我知道。1979年,李万春落实政策后,从内蒙古回到了北京。还有小院桃李在,留花不发待君归。可是,他再没有回到这里一次。”细节和情感,人生况味与岁月沧桑,都写了出来,线条简洁而爽朗。
写同仁堂药铺老掌柜的乐家祖居之地乐家胡同和新开路,他写道:“乐家祖业辉煌的地方,应该是在新开路,乐家胡同只是老掌柜的偏室之地。有意思的是,人们偏偏把这里叫成了乐家胡同……想起后来新开路改名为新革路,乐家胡同改名为同乐胡同,世事沧桑有了一种小孩涂鸦的玩笑感。”笔下举重若轻,一家之乐变成了全民同乐,新开的“开”和革命的“革”一字之差,却将历史和时代一笔勾勒出来,让人意会和回味,使得胡同的肌理含有了特别的味道,超出一般常见的地理意义的书写。
这本书还有一点很有意思,便是书中不仅配有肖复兴拍摄的照片,还有他画的速写。肖复兴会画画,在他的前一本书《黑白记忆》中就见识过了。这本书中的画有了进步,但这不是我感兴趣的主要点,主要的是,他画的这些关于老北京的地方,画的时候还在,现在已经没有了,比如致美斋、铁山寺、开明戏院、敬记纸庄、长春堂老药店、朱彝尊故居……他在书中不止一次感叹:“我笔的速度赶不上拆的速度”,这让这本书的时态感格外醒目,显得别致,留下的这些画,也就有点历史存照的意义了。
看书的自序,知晓这本书肖复兴前后写了两年半。为一个地方、一本书,肯于破费两年半时间的作家,如今已经不多。这便和那些只是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就可以周游世界,而且没到那个地方也可以写得天花乱坠的书,拉开了距离。这样的书,是值得一看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