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七浦路(河南北路~浙江北路)等道路工程的开工,总投资达13亿元的今年城市道路排堵保畅工程正式启动。2006年交通排堵保畅将重点推进中环路配套工程、非机动车通道工程、公交专用道工程、瓶颈堵头交叉口项目等。
(记者 高玲 通讯员 钱建国)
启动4条中环配套道路
中环建成后,配套路网完善一直是重点问题。
围绕中环路周边区域部分道路交通配套建设,年内将启动实施真北路北延伸(一期)(汶水路-环镇南路)工程、江安路(虹梅路-虹漕南路)道路工程、同普路(按规划辟通至真北路)辟通工程和合川路(宜山路-吴中路)辟通工程。
再建两条非机动车道
围绕非机动车通道建设,将启动凯旋路拓宽(轨道交通金沙江路站)、零陵路-凯旋路辟通两项非机动车通道工程。
公交专用道建设包括漕溪路-沪闵路公交专用道和鲁班路-重庆南路-成都北路-共和新路两项共23公里。
完善天目路立交路网
今年还将完成天目路立交周边路网改善(天目路立交周边区域)、七浦路道路(河南北路-浙江北路)、昼锦路道路(河南路-三牌楼)、控江路桥(控江路-长浜路)、汉阳路道路(吴淞路-九龙路)、瞿家廊路道路(凯旋北路-宁夏路)、枣阳路(光复西路-金沙江路)、红柳路(真南路交叉口)、柳州路道路(漕宝路-冠生园路)、华容路道路(天钥桥路-双峰路)和国江路道路(军工路-规划路)等11项次干道与支路路网的衔接工程,以及94个瓶颈堵头交叉口项目。
中心城区新增20条单行道
本报讯 (记者 顾金华通讯员孙国富)打造7条严管示范路,新增20条单行街,百个路口实行车行倒计时,强化高架匝道控制……记者昨天从上海公安交警工作动员会上获悉,一系列新举措将力保国庆前后暨年底前本市道路交通基本顺畅。
打造7条严管示范路
警方酝酿以60个交通文明监测路口为中心,打造7条交通文明严管示范路,分别是:淮海路(黄陂路——常熟路)、延安路(西藏路——武夷路)、长宁路(中山西路——曹家渡)、长寿路(武宁路——曹家渡)、天目路(民立路——乌镇路)、四平路(中山北二路——临平路)、世纪大道(银城东路——杨高路)。交警部门将分总队、支队、中队和执法小分队四个层面,针对违法现象突出且日常警力无法顾及的支小马路,经常性地开展治理行动。
新增20条单行道
据统计,上海中心城区目前共有单行道408条,其中内环以内有320条。此次排堵保畅,将于年内在徐汇、静安、杨浦、闸北、虹口、黄浦六区新增20条单行道。
新增的单行道将与原有的单行道一起,逐步构成单向交通的网络。徐汇区将新增6条单行道,一直实施不完全单向的天钥桥路和宛平南路,将全面单向通行,公交线路也不例外。静安区康定路、武定路将单向通行,与西康路、陕西北路构成两组配对单行道网络。
百个路口车行倒计时
交警部门将进一步调整完善目前使用的路口信号灯自适应系统。今年3月起在淮海路淡水路、金陵路重庆路、江宁路昌平路和长寿路昌化路4个路口试点安装的车行信号灯倒计时装置,此次将在“三纵三横”道路的64个路口和高架地面道路的36个路口推广安装,新增总数达到100个。
强化高架匝道控制
为避免车辆在较短的路程内反复上下高架造成的车流冲突,交警部门在年内将对内环高架内侧武夷路上匝道、外侧新华路上匝道采取时间性控制措施。与此同时,交警部门对下行不畅的南北高架西侧徐家汇路、延安高架南侧江苏路等5处下匝道,适时推行疏通“下匝道”的调控措施,初步改变因下匝道不畅而影响主车道通行的局面。
轻微事故快速处理
11月1日,本市将出台并试行《上海市机动车互碰物损交通事故当事人自撤现场赔偿处理办法》。据介绍,《办法》实施后,一般和轻微交通事故后,实施快撤快处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车能动、人能开”,车损在累计30000元以内的,其中单车损失在2000元以内的,双方共同承担事故责任的,无需民警现场处理,保险公司即按规定赔偿损失。对一般和轻微交通事故不按规定快撤快处现场而引起道路堵塞的驾驶人,执勤民警将实施暂扣车辆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