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因古城而充满了无限魅力,也因国际摄影展创出了自己的文化品牌,在2006平遥国际摄影展即将结束之际,记者采访了平遥县委书记李定武。
山西晚报:李书记,您连续多年参与了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举办,您认为举办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深远意义呢?
李定武:平遥是一座古城,在以前它是一座寂寞的城市,因为没有知名度,但现在不同了,人们通过摄影展了解了平遥,了解了古城的文化内涵,也了解到了山西的风土人情,所以我们立志通过平遥来打造山西的文化品牌和国际名片,让更多国内和国外的人士走进山西、走进平遥。
山西晚报:那您认为连续多年举办摄影展为平遥带来了什么?
李定武:摄影大展为平遥带来很多很多,所以我对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感情非常深。首先体现在人气上,就拿去年来说,光摄影大展就招待了12.4万人,比2001年的参观人数增长了3.5倍。其次就是平遥古城美誉度的提高,古城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中国顾客十大满意旅游风景区———华夏第一古城、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等殊荣。第三,平遥因为摄影展的举办,在对外开放上实现突破,2005年9月,平遥古城与法国普罗万古城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同时,开放的政策对招商引资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山西晚报:那您认为在这些变化中遇到过什么难点?
李定武:平遥的变化太大了,街道拓宽了,生态环境、服务环境改善了,市民素质提高了。现在,我们现在的工作已经轻松了一些,因为以前居民对于摄影大展并不满意,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办这样的活动,但现在不同了,很多居民都盼着和摄影师们一起欢庆节日,而越来越多的人也主动寻找自己的位置,纷纷为大展的生存和发展献计献策。而且,摄影大展也提升了平遥人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潜意识中的文化感染力。
山西晚报:在今年的摄影展上,规模、人数、参与者都达到了新高,那您认为平遥现在的资源能满足大展今后的发展吗?
李定武:我们一直想创建国际化的平遥,想创建一张国际名片。面对摄影大展作品数量的猛增,我们也在考虑,到底是多多益善好,还是主题鲜明好,比如设置核心展区和专题展区,这也是我们在不断摸索中的事情,我们希望能够总结经验,然后进行改进,同时也想将各种摄影作品产业化、学术化,以此来提升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知名度。
山西晚报:现在,中国已有了许多摄影节,你们对此如何评价?如何应对这种竞争的局面?
李定武:摄影作为一种无国界的语言,本身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目前各地都在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举办不同形式的摄影节,这无疑是促进摄影艺术和当地经济发展、提高知名度的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作为一个年龄尚幼的“新生婴儿”,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拥有一席之地,并健康成长进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借鉴他人,认真汲取各地先进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长远来讲,最根本的是要在提升和创新上下工夫。所谓提升,就是提升其国际化水平和艺术水准。这里最重要的一条是完善大展策展人制度,靠国际顶尖的策展人与摄影权威去策划和运作,吸引更多的著名摄影大师、图片机构、企业集团参与和加盟大展,不断提高大展的国际性、文化性、权威性与艺术性;所谓创新,就是创新大展运作机制,提高其市场化程度。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大展专业公司,真正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路子。通过提升与创新,努力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打造成为“世界摄影奥斯卡”。
山西晚报:那您对今后摄影大展的期望是什么?
李定武:我觉得我们应该创建艺术水准更高的摄影展,创办国际性、权威性更强的摄影展,同时也要设置门槛,要创办多种的活动,以此来吸引国内外更多的摄影家,对于策展人来说,应该有提升,要越办越精,真正被大家认可。
山西晚报:如果按照专业化发展的方向,那会不会脱离广大的摄影爱好者和普通观众?
李定武:那要看怎么来看待这样的事情了,比如今年的主题是“多元·和谐”,但是我们也吸纳了奥运展和国外图片社的展览,百花齐放,适应不同观者需要。不过,我们有可能在下一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设置核心展区、外围展区和自由展区。
山西晚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能否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李定武:我们也想长期将展览办下去,这点请大家放心,我们会与大赛的各个负责环节进行沟通,确定一个稳定的团体,也要在体制上摸索,在摸索中发展。
本报记者 孙轶琼 任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