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炮兵某工程团长年转战大山深处,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团党委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改善官兵的物质文化生活,极大地调动了官兵的积极性,保证了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怎样充分利用现代文明成果改善官兵工作、生活条件,提高部队战斗力,是这个团党委经常思考和谋划的一个课题。 继5年前安装空调之后,一项项关爱“筑巢人”的新举措付诸实践。一线施工官兵住上了功能一流的保温活动板房,告别了“冬入冰窖、夏进蒸笼”的生活;使用现代化施工装备的工兵有了制式住房、制式食堂、制式娱乐场所,还用上了制式厕所。
笔者走进某工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活动板房。战士宿舍里,装有空调,配有电脑;饭堂配有不锈钢餐具和电子消毒柜,营养自助餐种类繁多,美味可口;各施工点安装了多部程控电话;在设施齐全的桑拿浴室,下班的官兵可任意冲、洗、泡、蒸,解除疲劳;洗衣房能让官兵在两小时内拿到干净衣服。工地卫生所还安装了一批理疗床、电动按摩椅,厕所也备有卫生纸、洗手液、烘干机……
走遍这个团人迹罕至的所有工区,看过所有的连队,笔者惊奇地发现:数字化已走进施工一线。所有连队都连成“三网”:电视网、广播网、局域网;所有连队都实现了“三通”:通电话、通广播、通电视。目前,这些网络之间都是依靠光信号数字传输,清晰度及话音质量一点也不亚于山外的大城市。
现如今,整个高原工区有医院、环保型卫生间、阅览室、电教室、饮水净化站、洗浴房、茶吧、氧吧、话吧、自选超市、理发室、俱乐部、卡拉OK……建造了绿树红花、鸟语花香、小桥流水的高原型生态园,各工区建立了集视频、监控、学习、教育、上网和娱乐于一体的电教网络中心,被誉为“流动家园”。
对带兵人来说,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官兵的长远发展,必须重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这两者的交汇点,就是把官兵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成才,是关乎官兵一生的根本;人才,是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提高每一名官兵的综合素质,是这个团党委人才建设的重要目标。团里每年从家底费中拨出上百万元经费,用于人才培养。每年都要举办七八期技术培训班,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周丰峻等60多名专家教授来团授课,讲授内容包括结构力学、计算机基础应用、网络知识和施工技术等前沿科技知识。
近年来,他们与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阿特拉斯公司等单位建立人才共育基地,培养了专家型技术人才30多名。80%的战士参加了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学历补差、特长培养,涌现出1200余名革新“小专家”、科技“小能人”、操作“小明星”。
让每一名官兵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充分发挥是这个团党委一条“职责要求”。他们设立了育才基金和奖励基金,重奖贡献突出的技术人才,对优秀装备操作手、技术尖子、科研成果获奖人员除立功受奖外,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被誉为“台车大王”的重型机械连副连长喻集林,乐于钻研,大胆探索,总结出破碎岩钻法、泥夹石钻法和垂直钻法等6种复杂地质条件下凿岩方法,创造了月掘石方1.7万立方的全军地下施工纪录。党委给他重奖并破格将他提拔为修理所所长,并报请第二炮兵授予他“国防施工尖兵”荣誉称号。高级工程师李传华因研究光爆技术贡献突出,五期士官李正兴研制的“零件清洗机”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团党委均对他们给予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