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出版社力推的长篇小说《原地》,在市场上越来越“火”了,买一本看看,除了书本身装帧不错内容好看之外,畅销的原因大概与小说被称之为中国首部生态小说有关。之前,我知道哲夫先生的小说也扛着生态的大旗,有所不同的是,哲夫的小说强调的是自然生态的问题,而《原地》是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把人文生态也扯进来了。
对纯朴的向往是小说很明显的一片胎记。小说还没有入题,便以不小的篇幅虚构一个纯朴自然原始的地方……前几年看报道,还说可可西里是个无人区。可如今怎么样?那里已经有牧民放牧了。人类开山入海,遨游太空,人类在不断探索,不断解密,一个可以置身其中的世外桃源,怎么可能成为净土呢?所以,固守只是徒劳的梦想!
心灵应该说是《原地》最最关注的东西,这也是小说的另一个核心。尽管小说用大量的篇幅写动物写感情故事,但那是作者玩的一个手段或技巧,作者真正的意图是想让时下物化思想特别严重的人们,在浮躁的世俗中静静地做一番反思,问问自己:“我们是谁?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这样做究竟为了什么?”回答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是需要胆量需要思考的。作者思考了,但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因为答案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只是大家没有这样问过自己而已。作者是想通过这些问题,让物欲横流中飘忽不定的灵魂得以清醒,得以栖息。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速度的问题。作者眼中,人类是在昏昏然睡梦中无意识中行进的。“只有城市才需要这么宽的路,才需要不可阻挡的速度。”也流露出作者对“高速”的厌恶。然而,“高速”是文明发展的必需,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又让人类在比较与恐惧中,想方设法加快速度。“不进则退、不抢先就挨打”的形势逼着政府或某个个体,不得不拼命提高速度。社会节奏自然就加快了,心灵就在金钱四溢中飘忽起来,麻木起来。速度让人们无心去关心自己的心灵家园,速度让灵魂失去了栖息喘气的机会。《原地》把快与慢放到一起,把现代婚姻与原始走婚置于一个平台,定然是有意识提醒我们什么。
《原地》给人的思考与时下林林总总的小说相比是可贵的,善良的,单纯的。它再一次告知人们,毁灭是一切事物的终结,加速前进等于加速毁灭,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