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规划不提“八字方针”,注重提升品质
本报讯在经过几次反复变化后,广州再次提出了“国际城市”的定位。在昨天的论坛上,《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交给了与会的国内外专家。 新规划描绘了未来15年内广州的发展前景,并不再提原有的“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八字方针,全面向拓展战略品质转移。
广州曾提出国际城市定位
上世纪90年代,广州曾经提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其后该定位渐渐淡化。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将广州城市性质定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中心之一,我国南方国际航运中心”。
《报告》提出,2010-2020年,广州的城市性质进一步定位为:国际城市、中国南方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对外交往中心、生态城市。再次明确了广州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钟村—大石新城15年内基本建成
新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万美元,领先全国进入社会经济发达地区行列。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15平方米。
而且,在未来15年内,广州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工作将基本完成。中部珠江新城、白云新城、琶洲地区初步完成中心城区公共服务功能的疏解和城市新中心区功能的建立;南部大学城小谷围岛及南岸地区、广州新城、南沙中心区等主要节点规模逐渐扩大;北部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从化温泉地区发展迅速;东部以萝岗区为依托,沿黄埔-增城-东莞方向拓展的发展带形成;西部与广州周边城市联动协调,金沙洲居住新城、钟村-大石新城建设基本完成。到2020年,重点将由新城拓展转向新区配套建设的完善。
记者注意到,《报告》未提“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八字方针。广州市规划局局长潘安解释说,这是由于广州已经在城市空间实现“突围”,接下来,广州的空间发展将实现从拓展战略向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对新区、旧区的每一块土地精雕细琢,令城市框架更细化。”
小资料
《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2020·建设健康安全、人人享有的新广州——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报告》目前已进入征集市民意见阶段,该报告包括广州未来城市发展定位、城市空间布局、新一轮总规编制的工作思路等专题。
该报告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州的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报告,将涉及2020年前的广州总体规划。之前广州关于“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会有所调整,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广州的城市空间发展形式将从“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向提升、优化的方向发展。
A06、A08版
采写:本报记者 方夷敏 罗斯丁 王海军 陈实 王卫国 马羽飞 实习生 康殷 通讯员 董福强 冯卫南
摄影:本报记者 李向新 实习生 陈旭鸿 摄
图:
前日召开的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吸引了很多外国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