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次来北京,坐火车来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农民艺术团的央珍兴奋地说,略带羞涩,脸上淡淡的高原红使她充满了阳光的气息。
央珍说,拉孜县农民艺术团随西藏代表团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开幕式晚会上,他们的节目拉孜踢踏舞《飞弦踏春》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9月10日,他们又随西藏代表团来到空军后勤部礼堂慰问演出,将《飞弦踏春》献给空后部队官兵。
在空军后勤部礼堂外的空地上,拉孜县农民艺术团的团员们正在为接下来的演出作准备。他们有的调琴弦,有的和同伴练习舞步。对于我的到来,他们有些不安,动作明显缓了缓。央珍就在这时走了过来,她好奇地打量我,友善地笑着,露出白白的牙齿色彩艳丽的服装衬托出高原独有的气质。大多数拉孜县农民艺术团的团员都不会说普通话,央珍会一些,但也不多。拉孜县小学的音乐老师扎西旺拉是《飞弦踏春》的创作和编排者,也是团里少数几位能流利使用普通话的人之一,他说《飞弦踏春》是根据当地特色而作,在拉萨表演时就受到了好评。
拉孜县农民艺术团团员都是当地的农民,他们农忙务农,农闲表演。表演时,男演员们身着传统服装,怀抱六弦琴边弹边跳,女演员手牵手站在后面齐声歌唱。踢踏舞强烈的节奏感和六弦琴整齐的音律,显得整个歌舞粗犷大气,韵律十足。由于空军后勤部礼堂的舞台所限,团员们无法全部上场,原本90人的演出队伍压缩到了32人。演员们的黑皮靴在舞台上击打跳跃,气势惊人,台下的官兵随着节奏打拍子。受到官兵的鼓励,演员们绽开了笑颜,跳得更起劲了。
作为西藏代表团慰问空军后勤部的节目之一,《飞弦踏春》没有华丽炫目的服装,没有高科技设备的伴奏。正是歌舞本身的原生态形式和演员们自然纯真的气质,才令观众印象深刻。空后部队官兵对演员们的演出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向西藏代表团赠送了苏—30飞机模型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