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四川探索借助企业的力量帮扶新农村建设,并且让其在合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形成长效机制,让企业在农村长期“驻扎”,取得明显成效。
企业帮扶过“坎”
站在成都市青白江区人和乡车站村新建的养猪场里,猪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振凯看着在食槽前抢得不可开交的40多头猪仔,喜滋滋地说:“等下半年搬到新圈舍,猪仔就更多啦。 ”
作为青白江区11个乡镇中惟一的山区乡镇,人和乡土地贫瘠,工业稀缺。山区的特定地理条件虽然使村民养猪成为一大亮点,但同样也带来了养殖户居住分散等局面,虽然一直有业主有意大量收购,但收购方式的繁琐费时、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让人望而却步。
产业化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车站村干部早早做好打算,要从生猪的产业化经营下手改变车站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但组织起猪业合作社,却连启动都成问题:135户村民入社共投入315股,只筹到157500元。而这已经是车站村民能筹出的极限了。
正在合作社负责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企业联村”为他们解决了困难。攀成钢集团下属公司恒正和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考察协商,决定为他们垫付30万元启动资金,然后订单购买他们的猪肉和蛋等农产品,从每次的收购款中扣除5%用来偿还借款,直到30万元全部还清。
“启动资金”就这样通过一纸协议解决了!有了资金流动,车站村的生猪规模化集中养殖热火朝天地发展起来。黄振凯指着养猪场后面的一片坡地说,等这30万元资金到位,这一片地都能建成养殖场,可以容纳150头母猪,通过自繁自养降低成本,预计年出栏商品猪可以达到3000头左右。村支书黄常辉抢着说,“养一头母猪保守估计每年也有1000元利润,股份回报率在28%以上。有的社员不养猪,入股就等着分红。”
合作而不是扶贫
“对我们来说这是利用人和乡的资源,并不是慈善机构来扶贫。”恒正和公司副总经理谷华一再表示这30万元是投资,是企业的正常运作。
通过“企业联村”活动的项目介绍和实地考察,恒正和公司发现人和乡的农产品质量好,但销售渠道不畅。
于是决定通过“村企联合”的方式开发人和乡的资源,同时也为人和乡的优质农产品提供销售渠道。
经此合作,人和乡在得到30万元资金的同时,也打开了攀成钢集团这样一个大市场。据人和乡负责人王中强介绍,刚签订畜禽农产品的协议条款,他们又跟攀成钢集团总经理洽谈起供应无籽西瓜的合作。
人和乡曾经大面积种植无籽西瓜,可是无法打开市场,从1990年1000多亩渐渐萎缩到几乎没有。“农村传统产品大都‘待字闺中’,要真正发挥优势关键在于打开市场。实际上,农产品的市场潜力比工业产品还大。”面对企业介入为地处偏僻山区的人和乡提供的发展契机,王中强激动得满脸放光。
一条以工促农、村企互动的新路
调查显示,开展新农村建设,贫困山区、丘陵地区投资需求较大。目前,四川省还有1万多个贫困村。钱从何而来?这是新农村建设尤其是贫困村建设新农村碰到的最大难题。仪陇县果山乡梅子垭村是四川省首批5个以工代赈项目示范村。政府投入220万元才让这个示范村彻底告别贫困。
要把更多的贫困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投入这一个渠道能解决这个庞大的资金缺口吗?不能。但政府可通过优惠政策等方式调动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参与,对它们而言,“新农村建设”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投资机遇。
政府搭台,采取村企联合、企业独资或企业投资等多种方式开发农业项目,农民则可从事第三产业、收取租金甚至红利,实现互惠互利。
目前,成都市青白江区已有20个企业与相应的村达成合作协议,将投入800多万元推动这些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逐步探索一条以工促农、村企互动的长效机制,形成多赢局面。
以“产业链”为依托,从政府给钱到给政策,将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来。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积极投入,这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强大驱动力。(钟华林鲜青)
(责任编辑:游文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