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部发布公告,今年六月以来,辽宁、河北、云南、广西等省区相继发生多起毒蘑中毒事件,已造成149人中毒,17人死亡。目前虽值秋季,我市气温仍高,是野蘑菇生长旺季和采摘季节,也是毒蘑菇中毒多发季节。 为此,市卫生监督部门特别提醒市民和餐饮单位仍需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严防毒蘑菇中毒事故发生。
野蘑菇也称蕈类,属真菌植物。我国目前已鉴定蕈类有800多种,可食用蕈300多种,毒蕈类约180多种,据资料记载含剧毒可致人死亡的有10多种。由于毒蘑菇与食用蕈外形相似,要辨别哪些是毒蘑菇,哪些是可以吃的食用蕈非常困难,所以容易发生误食中毒。食用蘑菇后一旦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泪、大量出汗、烦躁不安或其它不适者,应疑似毒蘑菇中毒。误食毒蘑菇后的临床症状大致可分为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肾损害型4种,其中以肝肾损害型最多见,因由不同的毒素引起,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病情最严重,多出现假愈期即胃肠症状缓解后患者暂时无症状或仅有轻微乏力、不思饮食,而实质上毒素已逐渐进入内脏,开始损害内脏,严重者出现肝坏死、肝昏迷、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毒蘑菇中毒后,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就诊。
专家提醒市民,在采摘、食用野蘑菇时应注意:对不认识的野蘑菇或对是否有毒把握不大的野蘑菇,不要采摘食用;对过于幼小或过于老熟或过于鲜艳或已霉烂的野蘑菇,不宜采食;对于市场上卖的野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自己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蘑菇,不要轻易食用;烹调加工野蘑菇经洗净后,宜先在沸水中煮3———5分钟,尔后再炒熟煮透。一旦发生误食毒蘑菇中毒,应立即先采用简易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处理,并尽快送医院诊治,同时向当地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卫生防疫站)报告。记者 刘洪涛 通讯员 席迪西
[链接]
鉴别毒蘑菇的几种方法
1、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2、观颜色:毒蘑菇多呈金黄、粉红、白、黑、绿等色;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3、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4、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食用野生蘑菇出现中毒症状,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保留毒蕈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2、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采取催吐措施,如用汤匙压舌根,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反复呕吐后,最好让患者饮用加入少量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补充体液,防止休克。
3、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要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4、入院后首先应及时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以迅速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在洗胃、灌肠后,要导入活性碳等,可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对各型毒蕈中毒根据不同症状和毒素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胃肠型可按一般食物中毒处理;神经精神型可采用阿托品治疗;溶血型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一般状态差或出现黄疸者应尽早用较大量的氢化可的松并同时给与保肝药物;肝肾损害型可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