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田子坊二井巷石库门一角。
吴博云 摄
阅读提示
上海老城区有一种特别的历史建筑——“石库门”。它诞生于19世纪中叶,当时老城内的居民和江浙难民大批避入租界,一种脱胎于传统四合院但占地面积较小、专供人租住的二层楼房应运而生,后发展为由天井、客堂、厢房、亭子间、晒台等组成的住宅,数幢或数十幢连成一排,被称为“连体的江南民居”。
近年来,年久失修的石库门成为旧城改造的一大难题。部分上海居民尝试借助创意产业,不花国家的钱,不拆自己的房,使历史街区得以保护和发展,使生活得以改善,为旧城改造和历史街区保护摸索新路。
9月24日,位于上海中心城区泰康路的田子坊分外热闹,街区中248弄19户人家迎来了门店集体开张的日子。这是田子坊20条街坊中第二条向创意产业“进军”的里弄。此前,邻近210弄的28户人家已先行一步,将原来的居民住宅“借”给了创意产业。红砖墙、黑木门、条石门框、天井、厢房等建筑外观一点没变,但是内部经过装修焕然一新,吸引了国内外的创意人士纷至沓来,到此开设艺术坊与工作室。
从老厂房老仓库到石库门
旧城资源可否聚集创意产业
泰康路是上海历史文化遗存类型最为丰富的街区之一。“创意石库门”离不开田子坊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成功运作。2002年,石库门社区所在的打浦桥街道邀请海归人士管理,在3个弄堂工厂内创建了上海第一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吸引了18个国家和地区的102个中外创意企业入驻,解决了600多个知识型就业岗位,创造了每平方米3万元的生产价值。
在田子坊的示范作用下,从2004年起,上海有四五十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废弃的老厂房、老仓库里诞生。
田子坊不仅有老厂房,还聚集了典型的石库门建筑。随着田子坊创意产业的发展,石库门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可是老的石库门因年久失修、人口膨胀,又没有卫生设备,已成为中心城区的“破落户”,有能力的人家大多搬了出去。如何破解改造老城区和保护石库门的矛盾,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一道难题。
怎么办?里弄里的上海人从老厂房、老仓库的变迁中受到了启发:藏在弄堂里的石库门不正是创意产业萌生与勃发的温室吗?既然老厂房、老仓库可以变为创意产业集聚区,石库门为什么不行?
变被动拆迁为主动改造
居民何以热情高涨
在全国不少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改造都是难题。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居民往往是被动者,要么困于资金匮乏,眼睁睁看着自家房子一天天破残下去,要么消极等待政府维修或者拆迁。可是在上海泰康路,居民自发改造和保护石库门的热情却特别高涨。
周心良是210弄的住户,退休工资只有500多元,生活比较艰难。他率先将自家一楼32平方米的房子出租给了一位服装设计师,月租金3500元,再花1000元租了二楼邻居家的房子居住,自己又被设计师邀作保安,月收入1000元。如此,一间石库门解决了他的收入和就业两大难题,而破旧的石库门也被设计师维修一新,成为艺术坊。
邻居们看到创意产业让房子增了值都动了心,于是一呼百应,集体出租。他们还共同出资整修了弄堂里的路面、路灯,添置了公共休闲桌椅和阳伞,并自发组织了业主委员会进行自主管理。
210弄的做法很快传到了泰康路的其他街坊。248弄也出了带头人,杨振鑫及其弟弟将房子出租给了一家日本室内设计装潢公司,两家人每月租金收益9000元,用3000元在外边租了两套煤卫独用的两居室,还解决了由于妻子和弟弟下岗后的经济困难,孩子上大学和买新房的贷款都有了保障。现在,杨振鑫每天骑着摩托车来“上班”,义务帮邻居解决各种难题。在他的带动下,街坊四邻们纷纷将石库门租给了各种艺术坊。
将历史资源化作财富
模式之变能否破解难题
“创意石库门”的诞生,使很多专家为之兴奋。在深入田子坊调研后,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专家咨询组成员朱荣林教授说,“创意石库门”破解了我国旧城改造中的三大误区与难题:
一是调动了居民和企业参与历史建筑保护的积极性,弥补了国家保护资金的不足。这一模式避免了政府在现阶段经济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依靠开发商改造旧城通常造成大拆大毁、割断城市历史文脉的后果。二是实现了历史建筑形态与现代化商业功能的融合,历史建筑不但被保护而且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历史建筑吸引了创意产业入驻,使居民得到了租金,增加了非工资收益,改善了居住条件。
据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主任阮义三教授介绍,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大多萌发于老城区、老厂房、老港口等处,如英国的伯明翰、美国纽约的苏荷区、加拿大的温哥华、日本北海道的小樽运河等。他们提倡“旧城复兴”,将旧城看成是不可复制的价值很高的文化资源。“创意石库门”正是将“旧城改造”转变为“旧城复兴”,用创意产业使历史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财富。
专家们分析说,上海在利用老厂房、老仓库等推进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探索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中介服务的运作机制,曾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不变”的原则,即房屋产权不变、房屋建筑结构不变和土地性质不变。如今,石库门的保护也面临着房屋产权、土地性质等诸多政策上的难题,旧城改造和历史街区保护的模式之变期待着更多的探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