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管理
晶莹的寒露降临到北大荒,广袤的田野金黄一片。
该是农民最紧张的收获时节了。
然而,在北大荒农业852分公司记者看到的却是另外的景致:黄绿相间,满目黑色一抹平。 这边的大豆等晚秋作物还没等收完,早收的麦类、杂粮等作物,已按明年下茬作物种植要求整好地了。陪同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马学涛主任告诉记者,这样的耕作方式在这里已形成制度,种什么作物、打多少粮、挣多少钱,怎么种、啥时候种,卖给谁,卖什么价,种子还没落地,种植农户早就心知肚明了。
在北仓开发区采访种粮大户张歌,他介绍说,今年年景一般,自然、市场两个制约因素都不太占优。共种了1980亩地,按分公司统一设计前茬600亩大豆地种了大麦、1380亩玉米和杂粮地种了大豆。设计大麦单产300公斤、大豆不低于175公斤,斤粮成本大麦不超过0.28元、大豆不超0.48元。两种作物分别都抢在4月6日、5月15日前播完种,大麦赶在雨季到来前于7月19日收完,实收325公斤。按每公斤0.68元全部交给北大荒麦芽集团,亩利润接近100元。大豆目前市场不好,但他没种大路货,种了高蛋白豆,每市斤能多卖1角钱,按亩产175公斤定的措施,综合损失定在5%,估计实收185公斤没问题,每公斤超过两元就有账算……
“一色数字”说话,干净利落。
公司领导把这种管理方式命题为“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管理”,我们称之为“像管理工厂车间那样去管理农田,让地里的庄稼生长像工厂的零部件一样有尺有寸,连老天的阴晴我们也给它算出尺码。”种田大户张凡江补充说。
把种地看作工程,把农田当作工厂的车间,好大胆的创意。
家庭农场规模化智能化
分公司总经理陈德恩解释说,“我们只不过把农业相关的人与自然、市场的不利、有利因素相链结,种子一下地就让种植农户心里有数,减少一些盲目性。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马学涛详细介绍说,他们这套农业管理新模式核心是创新。他们按照政策引导、物质支持的原则,优先创新体制。把进一步提高家庭农场的经营主体地位与加快推进土地合理流转相结合、与撤队建区相结合、与培养选拔后备人才相结合、与科技园区建设相结合,积极发展规模化、专业型,智能化、科技型,年轻化、开拓型和园区化、示范型“四化四型”家庭农场,有效优化了经营结构。创新管理他们更有新的招法。对全面积作物科学规划、统一设计,形成若干攻关项目后实行“招投标制”。将自然条件好、基础生产能力强的标准粮田优先承租给“举牌中标”的农户。同时采取集中机车、优选农资、补贴供给的方式,鼓励攻关示范户的技术实施到位。使不到全场8%的旱田1500亩以上、水田200亩以上规模的家庭农场,承租全场32.8%的土地总面积,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向无限的高效益种田能手集中。
人均收入逾万元
科技创新他们更注重农业基础。近年来他们累计投入1.25亿元更新农机,购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凯斯STX500拖拉机,建立了覆盖全面积的卫星定位系统。机械化水平已由过去的93%提高到98%。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电子化、数字化。先后建起10多个科研示范站,推广了大豆大垄密、玉米大垄行间覆膜栽培示范、大豆白浆土大垄行间覆膜栽培示范、小麦“两秋一早三高”栽培示范、水稻“三化一管”栽培示范等50多项新技术,使科技贡献率达到66%。
生产手段的大力更新,极大提高了农业的作业标准和产出水平。去年公司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亿元,人均收入达到10018元,年递增速度达20.6%。今年,农场虽遇历史罕见低温多雨等多种自然灾害,“工厂”的管理仍井然有序。预计,粮豆总产有望突破45万吨的预期目标,再创历史新高。(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