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萌探维和—利比里亚
小萌:观众朋友,现在我就要登上飞机,开始我们这一次探访中国维和警察的行程了。我们第一站是利比里亚的首都蒙罗维亚。因为北京不能直飞蒙罗维亚,所以我们要先飞到德国的法兰克福转机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住一个晚上之后,再登上飞机飞往达喀尔。中间经停之后才能到蒙罗维亚,大概要历时两天的时间。光是这么一个辗转的飞行,就足以让人对这次行程充满期待了。
解说:经过了两天,长达20个小时的飞行之后,我们到达了利比里亚的首都蒙罗维亚。
小萌:我们可以看到我身边路过的这些穿着迷彩服的军人,他们头顶上戴着蓝色的贝雷帽,右臂是联合国的标志,左臂是他们所属国家瑞典的国旗,明显的这就是联合国的维和部队。同时在这个机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有着UN,也就是联合国标志的飞机。另外利比里亚的气候给人感觉是相当的潮湿,这一切都明确地提示我说,我们现在到达了位于西非的需要靠外力才能够维持和平的利比里亚。
解说:利比里亚,位于非洲西部,西南濒临大西洋。1989年,利比里亚内战爆发,战争整整持续了14年。据不完全统计,14年的内战当中,利比里亚至少25万人死亡,100万人远离家园。直到2003年8月11号,前总统泰勒被迫交出政权,流亡尼日利亚,这场内战才宣告结束。但是,政府军和交战各派之间,互相酿造的人道主义悲剧仍然持续不断,2003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509号决议,向利比里亚派出一万五千人的维和部队,和1115名的维和警察。这一年的11月30号,中国政府向利比里亚派出了首批5名维和警察。
解说:离开机场,我们立即前往联合国驻利比里亚总部。这栋楼是蒙罗维亚最好的一栋建筑,所有到利比里亚采访有关维和事务的记者,都必须在这办一个记者证,才能够进行采访,否则,将寸步难行。
小萌:经过了填写资料拍照片之后,我现在有了一张五天有效的记者通行证,有了这张通行证,我就可以在联合国的总部大厦里面自由地出入,自由地采访了。在这里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可以看到不同种族,来自不同国家穿着各自警察制服的警察非常忙碌地走来走去,他们说的英语也是四面八方的口音,各不相同。这里是联合国驻利比里亚总部的一个核心部门,在这有4名中国警察工作,我们进去看看。
小萌:在这间并不算很大的办公室里就有联合国的5个部门同时在办公。我们首先找到的是
莫日根队长,他是来自廊坊武警学院的副教授。莫日根队长是25名中国维和警察在利比里亚的警队的队长。
小萌:您在这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莫日根队长:我现在工作的这个部门叫做政策研究室,相当于咱们国内的政策研究室。主要 制定任务区的各项方针政策。
小萌:把您的同事给我们介绍一下。
莫日根队长:我们这个部门有来自5个国家的维和警察。这位是我们的头,来自于孟加拉。下面这个现在打字这位同事是来自于美国。在那个角上坐着的叫做接受捐赠部门,这个部门主要接受国外一些国家的捐赠的一些警用物资。其中咱们国家属于第二捐赠大国,其中已经捐赠了将近100万美元的警用物资和器械。
解说:现在,正在利比里亚执行任务的中国维和警察,共35人,目前有11人在首都蒙罗维亚工作,其余14人分布在利比里亚的7个州,他们的任务是帮助利比里亚政府重新建立全国警察系统,并且在各个部门监督和指导当地警察执法。
解说:他叫张伟,来自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他到利比里亚已经4个月了,担任当地警察防暴大队的顾问。我们到达的当天晚上,正好赶上张伟巡逻,于是,我们与他同行。
小萌:你每次晚上的巡逻的时间是从几点到几点?
张伟:晚上9点到10点要检查他们的出勤的情况,然后等到12点左右我们就开车到外面巡逻
小萌;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张伟:主要是在大街上巡逻。如果有遇到紧急情况,我们总部会通过电台喊我们哪里发生了 紧急事情,我们就开车过去处理。
小萌:你们是你还包括谁?
张伟:当地的防暴队员会跟我一起来处理。
小萌:主要执法的是你还是他们?
张伟:主要执法是他们,我是来协助,来监督,来指导他们进行处理。
解说:根本联合国的规定,利比里亚是不配枪支的任务区,像张伟这样晚上执勤,只是穿着防弹背心保护自己,跟他一起巡逻的当地警察,手里也只有警棍和盾牌。
小萌:像前面那个车的当地警察他们有武器吗?
张伟:他们没有这种枪支的这种武器。
小萌:那你会不会觉得没有安全感?
张伟:有的时候说实话是有,是觉得没有安全感。因为我们在防暴队经常面临的就是这种几百人以上的这种大型的这种游行示威,如果真有紧急情况,我们当时也是束手无策。
小萌:为什么停下来?
张伟:你等一下,我先去看一下。可能因为他们有的时候会有人跟他们通报,可能有的地方有人在吸毒,或者有的地方在进行一些其它的活动,我去看一下。
小萌:是什么情况?
张伟:发现一对不明身份的男女,他们估计是妓女。但是这个一般这种事情,他们(当地警察)不愿意管,所以就出来了。
小萌:是不是这种现象其实在当地还是挺普遍的?
张伟:我想你们来了发现当地的小孩比较多。首先说他们没有什么计划生育。再有一个他对这种婚姻什么看待得比较轻,有很多孩子都不知道父亲在哪。
张伟(用对讲机):曼克-6,这是奥斯卡朱丽亚-1,(你们的)位置在哪里?好的,请在自由港等一下,我马上过去。
解说:张伟下一个巡逻任务,是要去检查一个当地的一个警察的巡逻车。
小萌:你跟他说你要去之后,他的语气就是“噢,你要来了”那种感觉。
张伟:因为他不喜欢我。因为他知道我是检查他们的。我们那个领导就专门让我两点到四点去检查他们,那时候他们最容易就是把车停到一个地方睡觉了。
小萌:所以他们声音很沮丧?
张伟:对,是那样。(对讲机)曼克-6,我是奥斯卡朱丽亚-1,我们正在执行夜间巡逻。
(张伟和同事的同期):欢迎,你的车牌号是多少?447。我们只是正常巡逻,一切正常。好的,你们表现的很好,早上好,下次再见。
解说:张伟的巡逻到早晨5点结束了,这一夜没有发生什么大事。现在的利比里亚看起来相对平静,但仅仅就在半年前,利比里亚还是相当动荡的,比张伟早到半年的孙玉涛就经历了那个时期。
字幕:孙玉涛,来自吉林省公安厅经济文化保卫,2005年来到利比里亚。
解说:他刚到任务区的时候,正赶上利比里亚总统竞选。当时蒙罗维亚大街上示威游行活动不断,不同竞选人的支持者,常常互相斗殴,局面混乱。孙玉涛担任了联合执法巡逻队的带队组长,这支队伍,由联合国维和警察,利比里亚警察,和约旦尼日利亚的维和部队组成。每队40多人,每天上街巡逻,维护蒙罗维亚的社会治安。2005年11月8号下午4点钟,正带着队伍在市中心巡视的孙玉涛接到了总部的一个电话。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孙玉涛:通知我说有几百人正在围攻联合国的选举委员会的人,而且已经造成了一定人员的受伤,要求我赶紧去赶去增援。
解说:这个投票站,在位于市中心路口的一所学校里,当地部分群众,由于不满意选举委员会对投票过程的监督管理,有人拿起了石头,棍子,攻击现场的工作人员,骚动的人群越聚越多,而投票站内的工作人员只有不到20人,现场已经失控。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孙玉涛:我作为第一台车,开足马力拐过这个弯,一头就扎在大门的右侧,把右侧就给它封上。然后尼日利亚士兵跟着我,停在我的左后方的位置,负责把这个人群成一个扇形,就把他们隔在外面。
解说:巡逻车队控制了大门,孙玉涛带领队伍成功进入了投票站,但是被冲散的人群,瞬间又聚集起来,此时孙玉涛身上没有任何武器,只有防暴队员手里有些轻武器,而门外愤怒的群众,却随时有可能冲进来。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孙玉涛:我们的人员也有限,一共才40几个人。所以我们就只能且战且退,然后一批一批都撤到门里头。
解说:本来想把被围的工作人员救出来,保护好选票,但现在,孙玉涛的巡逻队也被困在了投票站,从来没有处理过这样大规模骚乱的孙玉涛,利用自己做刑警的经验,尝试着排兵布阵。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孙玉涛:进到投票站里面就开始紧急部署,把这个几个要害部位卡住,我这头就不停地跟总部联系,总部也在不停地跟我要情况。每过个10秒20秒的他就问我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有没有人员伤亡,有没有人冲进来,我就回答现在人员越聚越多,现在已经1000人了,过一会儿1500人了。
解说:5分钟之后,总部立即抽调了300多名尼日利亚的士兵,赶到现场。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孙玉涛:就尼日利亚这些士兵还是训练非常有素。他们是拎着枪,拿着警棍,警械就冲着人群就过去了,然后同时我们用喇叭喊话,就告诉他们,告诉骚乱的人群,你们必须在几分钟之内马上撤离这个位置。
解说:到下午5点的时候,局面似乎已经被控制住了。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孙玉涛:没过10分钟,这些骚乱人群又反扑上来了。他们可能觉得你看你不敢动我,我接着跟你干,拿着砖头就上来了。
解说:携带警棍的尼日利亚士兵,逮捕了为首闹事的10多人,人群再一次被驱散,然而危机远没有结束,两个小时之后,第三波的围攻又开始了。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孙玉涛:中间有一些撤的,这样他们还是保持了将近1000多人2000来人,从大街小巷子里头角落里头又冲出来了,又拿着一些东西棒子就冲过来,一共抓了50多个人扔在车上,到8点钟左右,这一轮袭击又被我们瓦解了。
解说:直到晚上9点,孙玉涛才接到总部的命令,允许他们将选票和工作人员送往宣传委员会总部,到此时,孙玉涛已经坚守了整整5个小时。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孙玉涛:聚集的人还有一两百人,反正就在那站着,在那喊,在那叫,也没有什么更多的行动了。
解说:晚上10点,选票被安全地送到选举委员会的总部。三天之后,利比里亚总统选举顺利了下帷幕,前财政部长,约翰逊瑟利夫当选利比里亚总统,她也成为了非洲历史上第一位民选出来的女总统。
小萌:在我的左手边是一个当地社区树立起来的手工绘制的广告牌,上面是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了一个意思,当强奸发生的时候,受害人要马上到医院去进行检查。在利比里亚,强奸的发案率相当高,所以在街头常常可以看到反强奸,反暴力,反虐待这样的广告宣传。多年的战争打乱了利比里亚社会的文明秩序,所以这里的人们面对的是整个社会的重新建立。
解说:尽管利比里亚内战已经过去了3年,但整个利比里亚,还是处在百废待兴的阶段,今天,我们随处依然可以见到战争留下的痕迹。
这里是首都蒙罗维亚最繁华的一个街道,我们看到的这个红绿灯,也是这座城市惟一的一个红绿灯。
小萌:这里是蒙罗维亚市区的一个算是制高点,叫做齐乃普山。在我身后有一栋建筑,按照我们以往的经验,会觉得这是一栋烂尾楼,而实际上,在内战开始之前,这里是当地最豪华的一座五星级的,面向大海的酒店。这栋建筑被战火毁坏之后,现在在这儿收留着很多无家可归的人。
解说:在进入酒店入口的时候,我闻到了一种很强烈的,发霉腐烂的味道。
小萌:现在我们就来到了这个酒店的正面。远处是非常漂亮的大西洋。近处是曾经繁华的酒店。从它的游泳池可以看到当时这个酒店建造的级别。在这里随处可见的是晾晒了非常多的衣服,从这个衣服的数量上也可以判断出这里居住的人很多。当地人给我们介绍说,这里一共居住了有2500人,一个八层楼的建筑,怎么样容纳这么多的人呢?
小萌:这个漂亮的小姑娘,你好!
小萌:在这里隐约地还可以看到一些以前的酒店的痕迹,这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我们想像这可能是以前的酒店的一个大堂。
小萌与当地人对话同期:
小萌:你好!我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
当地人:可以。
小萌:你叫什么名字?
当地人:马尼玛莎。
小萌:你在这多长时间了?
当地人:5年多了。
小萌:你家有几口人?
当地人:我家有6个人。
小萌:6个人。里面煮的是什么?你的午饭吗?
当地人:是吃的东西。
小萌:你每天都吃这个吗?
当地人:是的。
小萌:这个好吃吗?
当地人:是的。
小萌:这是你的家吗?
当地人:是的。
小萌:这是你的孩子们吗?
当地人:是的。
小萌:你过的怎么样?
当地人:你看这是我的屋子,没钱很艰苦。
小萌:你丈夫呢?
当地人:我的丈夫不在。
解说:出于安全的原因,我们没有被允许在这幢楼里久留,但从刚才简短的对话中,我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给当地的人民带来的灾难。
解说:这里是蒙罗维亚最大的菜市场,这里的蔬菜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为了生计,当地人也会自己从树林里摘些香蕉和果子,在市场里卖。赚钱,利比里亚的和平和美元的比值是1比1,而如今已经达到了25比1。这一天,来自兰州市交警支队的毛万东到市场买菜,因为今天晚上,轮到他为大家做饭了。
小萌与毛万东对话同期:
毛万东:黄瓜是25块钱一磅,一磅的话大概就是,换算不过来,一磅就是约0.9斤。利比里亚货币最小面值是5元,5元相当1块钱人民币。
小萌:豇豆。
毛万东:对。
小萌:土豆和柿子椒总共合人民币是多少钱?
毛万东:合人民币总共是13美元,不是,合人民币总共13美元。
小萌:合美元是13美元。
毛万东:说错了,合美元13美元,然后换算成人民币的话,100多块钱。
小萌:真贵。
毛万东:是,所以这就是任务区,所有的东西都非常贵。
当地卖菜人:西葫芦。
毛万东:不,不要,西葫芦太小了。
小萌:她会说西葫芦。
解说:这里就是中国警察在利比里亚的家,在这个小院里,还住着来自美国、南非,和其它几个国家的维和警察,小毛把这里称作是维和警察宿舍区。
营区同期:
一中国维和警察:你好,欢迎。
小萌:穿上便服了?
一中国维和警察:是,下班了。
中国警察:欢迎你们。
一中国维和警察:这个床就是我们地方的同事住的。我的床,这床特别为常晓准备的,平时下班没事,就是整理一下平时工作的文件,还有写点感受。
小萌:在客厅的这面墙上有一个警队之家管理规定,里边有几条写得很有意思,早饭简单,一般自己解决,午饭时间较短,原则上把前一天剩下的饭菜解决,晚饭实行轮流值日的办法,每人一天。
解说:在厨房里,毛万东已经开始忙活了。
小萌与毛万东对话同期:
小萌:每天要是做十几个人的饭得花多长的时间?
毛万东:基本上要花将近两个小时。
小萌:会不会觉得做饭挺耽误时间的,照顾这些家务很耽误工夫?
毛万东:刚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觉得学会这些东西很不容易。但是怎么说呢,干工作干了十几年,觉得所有的工作都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了,所有的事情,我觉得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变化,人生的轨迹好像已经画好了,就是因为维和,突然让我又出现了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得自己选择一个方向。我维和了以后,我自己能够深深地感受到,次维和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的时间,但是它对我将来的生活影响会非常地大。
解说: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警察中,有3名是女警察。
一女警同期:这就是我的房间,大家参观一下,我现在一个人住一个单间,这在利比里亚任务区来说中国维和警察里算是独一无二的了,是条件最好的一个,这也是大家照顾我,让我一个人住一间房间。
沈丽红同期:我和康琳一个房间。从我们到任务区,从原来的房子挪到这里,一直是我们两个一起一个房间。
字幕:
沈丽红,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公安分局。
解说:从她现在的装束看,似乎很难把她和维和警察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工作中,她却相当的出色,目前沈丽红是利比里亚任务区,新警培训处的处长,负责培训来自不同国家的维和警察。
沈丽红上课同期:你在任务区外也可以查看你的邮件,我一会儿会介绍这种方法给你。
解说:沈丽红刚到利比里亚的时候在移民局担任顾问,4个月的时间里,她的工作一直很顺利,并且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在2005年12月,沈丽红却主动申请调入国际外文训练处。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沈丽红:因为你要讲课要讲45分钟,而且你要现场回答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人的提出的问题,这对你的听力和表达能力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解说:从来没有培训经验的沈丽红,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首先要训练提高她的英语水平。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沈丽红:我要熟悉各个国家的警察的口音,而且在课堂上我是不可能要求你把这个字写下来的,所以我非常要锻炼的就是我的听力。我每天下了班,我天天都要听BBC,基本上做菜的时候也听,洗澡的时候也听,一有时间我就听,然后不断地跟各种各样的人聊天,习惯他的口音。
解说:到现在,沈丽红还记得,她第一次给学员上课的情景。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沈丽红:我讲的第一批的学员是来自挪威的。然后我们这里的警察副总监这位女士,她也是来自挪威的,所以我讲得好坏,马上就会反馈到她的耳朵里面,当时确实有点紧张。
解说:尽管紧张,沈丽红还是顺利地完成了第一堂课,在随后的日子里,她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备课上。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沈丽红:因为你是老师,你就要显示你很权威,一开始我是比较谦让的性格,我总是会问他,你们觉得这个东西怎么看。我很注意这个互动,所以在权威方面可能我就稍微忽视了一下。然后我也会留意别的同事他们怎么讲这个课程,来比较。然后我讲完课之后,我还会问我的学生,你们觉得我这课讲得有什么毛病,哪个地方要改进,有什么地方好的。他们跟我讲得越多,反馈的消息越多,我得到的东西越多,那么我改进的就越多,我就慢慢越来越自信。
解说:迄今为止,沈丽红先后培训了来自不同国家的500多名维和警察,如今,在她的脸上,我们看到的是自信的微笑。
沈丽红同期:这都是我的学生。
解说:这一天,我们前往距离首都蒙罗维亚40公里的一个小新,罗布兹港,在那里,有两名执行任务的中国维和警察。因为已经到了雨季,随时都会下雨,按要求,我们都要穿上雨鞋。
小萌:好,我们穿好鞋准备出发。
解说:大约行驶了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罗布兹港。罗布兹港位于利比里亚西部部,它是利比里亚五大港口之一。内战之前,罗布兹港曾经是当地有名的旅游胜地,然而战火摧毁了这一切,现在,当地的人们居住在简易的木棚里,仅仅依靠捕鱼过着艰苦的生活。
小萌:这里是一个相当于州警察局的所在,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相当简陋的房子,现在派到这个任务区的有两个中国维和警察,其中之一的来自哈尔滨市消防支队的王玉松,正在里边给一些实习的当地警察进行打分和评估,我们进去看一看。
小萌:你好!
王玉松同期:这是你的表格,你的评估表格,你检查一下。
小萌:我们打搅你吗?
王玉松:没事。
小萌:现在他是被评估的学员是吧?
王玉松:对。
小萌:他怎么样?
王玉松:他还行,中等水平。讨论他的报告,这是维和警察的任务。
小萌:给当地的实习警察做评估?
王玉松:对,我们要重建整个利比里亚的警察系统,所以要对每一个新的要入警的,要毕业的学员进行评估,以保证他们能够很专业地表现出他们的警察素质来。
小萌:好,那你接着忙。
解说:王玉松做完评估之后,当地警察专门为我们表演了节目。其实,也是他们训练的一部分。
解说:叶项义,来自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他和王玉松来罗伯茨港已经快一年了。2006年1月19日下午3点,他们突然接到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馆的一个电话。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王玉松:(中国)渔船搁浅,遭到了不只一批黑人持刀抢劫,情况很严重,现在不知道人是死是活。然后我们俩直接就去了,比较着急,也没带水,也没说带干粮,就带个对讲机。
解说:下午5点钟,他们到达了距离事发地点10公里的法理镇,当地人告诉他们,要想到达海滩,必须从这里徒步行走10公里,这10公里的路程全部是丛林和沼泽。此时,离接到报警电话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了,而在海滩上的7名渔民,依然是生死不明。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叶项义:他说有10公里路,有沼泽,那个感觉还是有点恐惧的心理。因为就是白天,我们也从来不去那个丛林。
解说:10分钟后,他们在向导的带领下,朝事发地点赶去,刚刚进入丛林不久,一大片沼泽便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叶项义:一滩黑色的水,还冒着泡,里头还有游泳的虫子。我问他们这里有没有危险,他们说这里头可能会有鳄鱼。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王玉松:怕有鳄鱼出现,因为我们不配枪支,我们只有一把匕首,很小的。另外一个,心里更着急的就是不知道他们遭抢劫的这帮人现在怎么样,安全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吃的,有没有喝的。
解说:幸运的是,他们顺利地穿过了沼泽,在密不透风的丛林里,走了40多分钟之后,他们到达了一个叫猴子桥的地方,猴子桥,与其说是桥,不如说是由一根很细的木头做成的小路。木头下面用两根很细的树枝,成倒V字形插在水里。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王玉松:像刚刚练平衡木似的,掌握不了,一不小心就把当扶手的小细枝给折断了,然后就掉进去了,掉进去好几次。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叶项义:里头就是烂叶子,虫子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虫子,有比大拇指还粗,有那么长,我们在国内也有,我们那叫百脚虫。走啊,走啊走,一直这么走,就那么走,而且有的地方,它那个枝枝杈杈的从上面落下来,就把整个桥就给封死了,然后向导拿着大砍刀劈开路往前走。感觉是走了一个世纪,那个感觉,这个桥我终于走完了,那种感觉。
解说:几经周折,当他们到达海边的时候,距离他们出发已经整整4个小时了,那几个渔民还在吗?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王玉松:当时第一眼是看到有好多当地的黑人,一大帮。因为当时天还没有全黑,我们还可以看到,就看到前面有一条渔船还有好多人围在那里。
解说:但是,他们并没有在海边看到中国渔民,于是叶项义继续寻找中国渔民,而王玉松则上船去查看船上的情况。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王玉松:确实那叫洗劫一空。地板都给撬开,所有能砸的东西全砸,所有能拿走的全拿走了,所有能破坏的东西全破坏。
解说:经过仔细地搜寻,终于,叶项义在海边的丛林里找到了7名中国渔民。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叶项义:他们身上都没有衣服,衣不遮体可以说是,因为他们衣服都被抢完了。有的躲在海边上,很无助地在海边上就那样等着。看到我们出现的时候,他们一开始就没有反应,因为当时天也黑,我怀疑他们根本看不清楚来的是什么人,直到我们跟他们说中国话,我看他们是过了很长时间才反应过来,这种情况。后来他发现是我们中国警察来了,他们就说你们来了可就好了。
解说:原来这7名渔民来自大连,他们在这里打鱼,是中国政府在利比里亚的援助项目之一,因为渔船搁浅,所以才遭此解难,这个时候,7名渔民已经20个小时没吃没喝了,叶项义在海边,向当地的百姓买了些烤鱼,让他们充饥。晚上8点,王玉松、叶项义,带领7名被救的中国渔民原路返回,天已经黑了,他们的回程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叶项义:丛林里也没有星星,也没有光,全靠那两个手电筒根本顾不过来,谁那边有情况了,赶紧手电筒照过去一下。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王玉松:基本上就得靠自己凭着感觉走,小项没事经常在对讲机里喊王玉松有没有跟上,前面我们又走很远了,看不着你了。我说没事,看到了,我说我能跟上。
解说:劫后余生的渔民们,体力都很虚弱,回去的路上,穿丛林,过沼泽,更加艰难,极度的疲惫,使整支队伍走走停停。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叶项义:走都走不动,人累到什么程度,就是走路的时候就很机械地迈着步伐,大腿一使劲把小腿往前一甩,啪,一步就迈过去了,很机械地往前走。
解说:晚上11点10分,王玉松、叶项义终于走出了丛林。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叶项义:当时的感觉就是,我一开始想得没错,我就能把人给你找回来。然后我在走到公路上的时候,我说我想做的做到了,我终于把你们给带出来了。
采访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王玉松:那个感觉真是特别好。就觉得首先是长出一口气,另外觉得天也高,地也阔,很开阔的感觉,就是全亮了,包括心里都亮了。我回来了,我出来了,活着回来了。
解说:王玉松和叶项义把7名得救的渔民,安排在自己的驻地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当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前来迎接这7名中国渔民的时候,几位中国渔民依依不舍。
小萌:这里是蒙罗维亚的市政厅。等一下,在这将会举行一个特别的授勋仪式。按照联合国的惯例,凡是在任务区服务三个月以上,没有出现任何失误的警察,都将会得到一枚和平勋章。在利比里亚任务区的25名中国警察全部符合了条件,今天他们就集体要在这里等待授勋。特别的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一位特别代表和两位副特别代表今天会同时光临这个授勋仪式,这在利比里亚任务区还是头一次。
采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特别代表阿兰多斯:中国维和警察和其他援助利比里亚的中国人员一样,表现的非常出色。我们对他们的支持,感到满意,希望他们能继续。
解说:从2003年11月30号,中国政府向利比里亚派出首批5名维和警察开始,到现在,中国共向利比里亚派遣了6批85名维和警察,当我们节目播出的时候,第三批中国维和警察已经圆满完成,回到祖国。在一年的任务期里,他们以国家形象为己任,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使命,用他们的所作所为,展示出中国维和警察最为动人的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