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二届中国抗战博物馆馆长峰会在宁召开,会上首次披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馆陈列的设计与构想
市民可“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
昨天上午,第二届中国抗战博物馆馆长峰会在南京召开。 会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首次披露了新馆的设计与构想。据介绍,新馆不仅在内容上有10种拓展,而且在陈列形式及设计上也融入了高科技,建成后将可与美国浩劫纪念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等世界一流的二战纪念馆相媲美。
[陈列结构]一大三小
2005年12月13日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进行新馆扩建,占地面积由现在的33亩扩大到111亩,建筑面积由2800平方米扩大至2.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由800平方米扩大至9800平方米,预计2007年12月13日即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遇难70周年祭奠之际全部建成开馆。
据介绍,新馆建成后,整个陈列拟分为一大三小,即一个基本陈列、两个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总面积9500平方米。基本陈列暂定名为《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分为十二个单元展出;专题陈列暂定为《民族的灾难:日军侵华70年暴行史》和《胜利:南京1945》两个题目。临时展厅展览主题定为“铭记国耻、歌颂抗争、弘扬胜利、呼唤和平”。
[内容定位]十大扩展
1、适当增加淞沪抗战和日军在沪宁一线各城市的暴行内容,以突出南京沦陷前,江南一带岌岌可危的历史状况以及在南京城之外日军的残暴行径。
2、适当增加扩大轰炸南京历史史料的陈列。从1937年8月15日至12日初,日军曾对南京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大轰炸,过去虽然有这方面的内容展示,但所占比例太少,仅仅做了几幅照片和展出了几页史料。新的陈列中要复原一些轰炸的场面,复原一些幸存者或受害者指认现状。
3、南京保卫战内容要大大扩容。拟将“血战雨花台”、“肉搏光华门”、“坚守紫金山”以及中国军民誓死保卫南京城等内容加入陈列中去。以此缅怀先烈,增加抗争的内容,同时也使观众增加爱国情感。
4、增加“集体屠杀”和“零散屠杀”个案的内容,如增加“燕子矶集体大屠杀”和“江东门集体大屠杀”等集体大屠杀的内容,同时做一批幸存者受害地为内容的个案,增加外籍人士见证和救援难民的内容。
5、适当增加日军强奸轮奸妇女、抢劫公私财物、焚烧破坏城市的暴行内容。
6、挑选和新增在日军屠杀时,南京人民反抗暴行的人和事,以改变中国人民引颈就戮、任人宰割的懦弱形象。
7、增大国际安全区内容,以此铭记外国友人在危难时期的贡献。
8、适当增加抗战和抗战胜利的内容,以改变现行陈列抗战内容偏弱的弊端。
9、大大增加“两个军事法庭”判决的内容,进一步突出两个法庭判决的权威性和法定性。
10、增加历史证人,包括外籍证人、受害者和幸存者资料的陈列,以增强实证性和说服力。
[形式创新]人机对话
城墙及当年大屠杀场景再现
新馆酝酿建造一座高约12-15米的展厅,用来制作“遇难者300000”的序厅;复原一段被毁坏的光华门段的城墙,并复原陈列南京保卫战时易安华将军(头扎绷带)指挥二五九旅从正面攻击从城墙缺口蜂拥而入的日军,陈颐鼎将军指挥二六一旅抄日军后路,全歼日军的抗敌场面;复原陈列“燕子矶集体大屠杀”、“夫子庙或中华路遭焚烧”、“夏淑琴一家遭屠杀强奸”、“常志强一家遭屠杀”的场面;建造一座多幕环绕立体电影院,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录影片;建造一座放映多幕历史纪录片的放映厅,强化观众入馆时第一印象,并为有序观展打下基础。
沙盘模雕形象直观
新馆内将建南京保卫战的大沙盘:制作南京市全境沙盘,显示外围防线(牛首山、栖霞山、仙鹤门、汤山等)和复廓防线(主要以南京城墙和秦淮河为阵地),敌我双方兵力部署和战斗场景;南京城全景模型。主要陈列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地点和集体屠杀的时间和人数;南京安全区和各难民所的位置示意模型,制作拉贝、马吉等一批历史人物的原型雕像或蜡像。
大量使用声光电科技
为使陈列内容生动感人,新馆将采用日本神户地震灾难馆或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车展馆影视厅动感电影的手段,用放映立体电影的形式,放映一段约10分钟的电影;采用约20台大背投,40台液晶电视,60台平面直角电视机,按陈列内容的需要,分布在整个展线链条中,分别放映不同内容的录相片,以丰富观众的视觉效应;制作文献资料电子数据库,方便观众查询资料,深入学习和了解历史以及相关的知识。
人机穿越时空对话
朱馆长介绍,在新馆中还将采用人机跨越时空对话的方式,让观众和当年留在南京的外籍人士拉贝、马吉、魏特琳“对话”;与参加南京大屠杀的原日军官兵东史郎、曾根一夫、随军记者村濑守保“对话”;与李秀英、夏淑琴、潘开明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对话”;与高兴祖、孙宅魏、张纯如等南京大屠杀研究的专家学者“对话”。
另外,还将分别设计并制作“二战歌曲”、“抗战歌曲”和“南京大屠杀史歌曲”单元空间,收集和汇编多首主题歌曲,让观众戴上耳机,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放听。设计出“观众留言簿”、“观众绘画板”、“观众复制文物台”等一批让观众表达情感的形式,缩短陈列与观众的距离。
快报记者 毛丽萍 (责任编辑:黄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