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借编书之名敛财百万
只要交纳几千至数万元不等,你不仅能编入名人录成为名人,还能当院士、得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为中国文联理事、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你会相信吗?
挂靠一家名人协会,拟造一图书名目,冒充权威机构给全国各地有一技之长者打电话,宣称将其业绩载入史册,然后编撰种种的谎言和空头承诺以索取钱财……以这样的手段,一家文化公司半年间忽悠了500多“名人”数百万元。
投 诉
乡下医生当“主编”
行医大半辈子,杨宣恩一不小心就当了一回图书“主编”。
杨大夫今年63岁,浙江温州乐清县柳市镇上游村人,在当地开了一家诊所。去年年底,他接到一个区号为“010”的电话。“电话是个叫张荣的女人打来的,她说她是中华名人协会的,他们在编一部《中华之辉》的大型文献,还说卫生部推荐了我,说我医术好有成就,要把我编到书里去,那样我就是名人了……”
小镇医生能入选名人文献,杨大夫很感兴趣,他按要求把自己的相关材料寄到了北京。几天后,他又接到了张荣的电话。“说我的成果还行,已经确定入选,只是得交一点成本费用,大约8000块钱。”
杨大夫如数汇款。一周后,他再次接到张荣来电。“她说,领导看了我的资料,非常重视我的专业贡献,决定要让我主编……”按来电的说法,一旦当上《中华之辉》的主编,也就成为中华名人协会的正式成员,此后坐在家里就能领到协会汇来的每月3500元的固定工资。
对方后来又告诉杨大夫,协会正在给他办理相关手续,还需要24000元左右的费用。杨宣恩决心抓住这次机会,他努力争取了对方的同情,允许手头紧张的他在两个月内分三次把款寄往北京。
收钱之后玩蒸发
“钱收完了就再也没动静了。我打电话去问,总是说张荣不在,后来连电话都不接了。”杨宣恩说,直到现在他也没接到过一分钱的“主编”工资。付出32000元的全部收获,就是今年8月收到了两本《中华之辉》,书中两页纸把他自己写的个人宣传材料印了上去。“没什么用,那书不是公开发行的,书店里、图书馆里都见不到……”
联系之初,杨宣恩曾接到张荣给他发去的一份“《中华之辉———与时俱进写春秋》大型文献组稿工作函”的红头文件,大概说明了“文献”的选题取向:“着重介绍今天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总结和弘扬中华儿女伟大精神。”文件末尾提到,中华名人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负责编纂事宜,具体制作者为北京盛世前程文化中心。
中华名人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实为一家单位,办公地址同在朝阳区麦子店街40号富丽华园十层。9月22日,记者向协会了解情况,一位崔先生只是表示,协会早已结束了与盛世前程文化中心的合作,目前双方没有任何关系,但他拒绝答复其他任何问题。
记者致电盛世前程文化中心找张荣,但接线人称“她不在”;再打听公司地址,对方挂断电话。
盛世前程文化中心的员工们在哪儿办公呢?他们目前在干什么?
暗 访
改头换面上马新项目
9月19日,记者来到海淀区正红旗西小府甲22号香山干休所,据记者事先打听到的信息,干休所7号楼311房间就是盛世前程文化中心的一个业务室。
记者以应聘业务员为名敲开了业务室的门,一番问答后,自称肖飞的业务主任表态,让记者第二天到公司报到。
第二天,肖主任把记者安排在门口位置,“先听听大家打电话,熟悉下业务。”
这是一个只有十几个平方米的小房间,10来个座位,每个桌上都摆着两部带来电显示的电话。十来个20岁出头的男男女女大都在打着电话。
据一名“老同志”介绍,老板有男女两人,男的叫李光锐,注册了一个“北京世纪杏林文化中心”;女的叫张荣,注册的公司叫盛世前程文化中心。两人合伙经营,运作《中华之辉》时用的是盛世前程名义,目前新上马的项目叫《共和国儿女》,就改用世纪杏林。无论哪个公司,都是在同一地点、同一班人,改换名头只是为了“安全”。
冒充部委忽悠“名人”
311房间里总是人声鼎沸。记者看材料时,一个女声突然高分贝地响了起来。“……部里的领导很重视呀……你那个费用怎么还没给寄来?啊?……什么?我跟你说,这次展会活动是文化部为2008奥运会而举办的,各大部委的领导到时候要出席,海内外各界名人都会来参加,参展的作品要现场拍卖的……”
记者循声望去,隔板后面一个20来岁的女孩正斜仰着身子给客户训话,她面前的隔板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中宣部、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权威机关、组织的重要领导的名字。
这位训话未了,另一个非常亲和的男声突出起来:“说真的韦老,他们这种作为我们非常看不惯。这些人水平其实不怎么样……对,他们就是倚老卖老,压制新人。这次我们就是要管管这事……我们这个活动,就是要让一批有才能的新人脱颖而出……以韦老的造诣,早就应该是中国美协的成员了……过后我们跟美协那边说一下,放心吧……”
后一个座位的话语内容更具诱惑力:“……您是院士吗?……不是?以您的突出成就早就应该成为院士了……小地方压制人才呀……我们会向科技部申报的,以您的成就当院士没问题……”
整个下午,房间里的忽悠声此起彼伏:给客户评奖发金牌,代办国务院政府津贴、院士头衔,帮客户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文联理事……
一位业务员介绍工作的基本流程:先在网上收罗各地“名人”,告知可将他们编进名人录,收取几千元不等的“成本费”后,再不断套近乎获取对方信任,最终冒充权威部门,许下种种令对方心动的承诺,让对方心甘情愿汇来各种费用。
扮演官员接见“客户”
除了单口相声,“同事们”还要不时地相互配合,唱唱双簧。
一个基本的套路是,一人以协会的名义给客户打电话大吹大侃,另一个则模仿某权威领导、或名人的口声来佐证。记者邻桌两个前后座的男女,一个下午就做了好几次这样的配合。
下午4点钟,一个男业务员突然拉着业务主任肖飞兴冲冲跑出门,记者也尾随观摩。原来,业务员在此前把肖飞的手机号留给了对方,而且把手机主人说成是科协的一名“重要领导”。领导的办公室不应该是“311”那样一个嘈杂的环境,所以他们就跑到楼道里去接电话。
肖飞抱着手机拿腔拿调煞有介事,男业务员则拿着客户材料跟在旁边,不时指指戳戳地做着手势,提示一些信息。
下午4点半,一个西装革履、相貌端庄的中年男子回来了,手里还拎了一大盒奶酪。原来,男子刚刚“接见了一位内蒙古来的客户”。一名“老同志”告诉记者,“客户”有时会来北京实地考察,他们就得派出“官员”前往接见。“官员当然得穿着像样一点,而且长相也得精神。像我们这个样子,一出去不就露馅了?”
这个下午,记者真正见识了年轻的“同事”们穷形尽相的表演。无论如何花样翻新,出发点和最终落点都是想方设法让客户尽快把成千上万的“费用”给寄过来。
调 查
一本书圈住500“名人”
记者注意到,在311房间的墙壁上,张贴了所有录入《中华之辉》的名单,有530多人。这些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分属于各行各业,画家、医生、教师、企业经理……大多在某方面小有所成,其联系方式在网络等媒体上可以轻易查到。
事后,记者抽查了其中的十几个人物,他们被索取的费用少则一两千元,多则数万元。除了前面提到的杨宣恩大夫,山东章丘的一位业余书画家冯增仁就曾分十几次给骗子们寄了7万元之多。
肖飞这样点拨见习者:“最关键就是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看他想要什么,然后投其所好地许给他什么……”按肖飞的“经验”,这些行内精英们的喜好也大多不出名利二字,所以,当他手下的业务员们循循善诱而又不失时机地慷慨承诺时,这些精英人物大都纷纷落入彀中。
记者在采访中也切实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很多人士,在上当受骗之后仍不自知。或者如北京的一位画家王广群说的那样,一些人非常渴望出点“成果”、出点名,捞个什么头衔,即便入选的那种“名人录”毫无价值,但他们也愿意付出大价钱;这些东西除了能陶醉一下他们的虚荣心,或许也会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实际的好处。
暴利驱动骗子泛滥
如此以来,就成就骗子们的一番事业。肖飞说,他们公司一年前草创,“只有一间房子,四五个业务员。”而现在,他们公司已经壮大到40多人、四个业务室的规模。在公司的第一个《中华之辉》项目中,俩老板纯挣几百万,一些能力强的业务员的月收入也有两三万。目前新项目《共和国儿女》启动不久,但发展态势也是非常之好。
9月20日下午5点,记者离开311室时,听到楼内其他十几个房间里同样传出朗朗的“忽悠”声,其中一些门上也贴着招聘电话业务员的启事。
记者联系到的那些《中华之辉》的上当者就都反映,有众多的协会、文化公司曾骚扰过他们,而他们中有人曾多家反复地“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