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深圳,我们热爱深圳,可我们了解深圳吗?一群“驴友”从深圳陆地最东端的海柴角出发,沿海岸线、深圳陆地边界徒步环游深圳,他们发现被我们忽略的时空、遗忘的历史、损毁的自然;他们发现,所以他们呐喊并思索深圳的明天。
那些被遗忘忽略的时空,将会带给我们多少惊奇和思考?
7月23日上午10点钟,大鹏半岛东部的太阳热焰灼人,一支20多人的队伍自北向南,行走在海柴角千姿百态的礁石上。身旁是连绵不断的七娘山脉;东望大海,海水碧蓝清澈,无际无垠。海柴角,是深圳陆地的最东端。近乎自然的状态,没有路,队伍在靠海的崖石上艰苦前行。
这些人中有公司老总、私营业主、公务员、职员、打工族。
他们从海柴角出发,最终要顺时针环绕深圳一周,将在12月31日返回来。
那时候,他们将等候通宵,迎接2007年的第一缕阳光。
他们准备通过活动筹集10位贫困学生一年的学费,要求队员们以10元为单位捐款,汇集一笔笔小捐款,滴水成河。
他们的行动叫“滴水行动”……
记者体验“滴水行动”
9月24日7点20分,记者与这群从海柴角出发的“驴友”们,在深圳体育馆大门口处的雕塑前汇合了。他们从海柴角出发时是21人,而到这次集合时,人数已达到70多人,分三队,一队是轻装组,一队是负重组,另一队是自行车组。
自7月23日以来,他们走过了东部的黄金海岸线;深圳最美的渔村坝光、东冲;1946年东江纵队北撤登船点;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盐田港区;深圳最具历史沧桑的街道—中英街;皇岗口岸;蛇口古炮台;宋少帝墓;旧日深圳繁忙的商港—固戍古码头。
“驴友”们把整个行程总共分成18个段,每个周日走一段。24日的行程是第八段,从福永码头步行穿越福永到沙井,距离约15公里。
7点25分是出发时间,领队“红鸟”开始在大巴车上点名,接着财务“雪羚羊”宣布:每人捐款10元,作为“滴水行动”助学金。“红鸟”最后宣布了包括记者在内的新加入人员名单。
鲜为人知的勘界历史
“107年前,我们差点失去深圳,”24日上午10时许,在福永码头北边的西海堤上,年青的软件工程师“明月”边走边向记者谈起了沙头角带给他的发现。“可是现在,深圳有多少人知道这段历史?”
据一本名为《深圳全纪录》的权威书籍载,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9年3月16日开始,中方代表王存善和英方代表洛克奔走在深圳山水间、最后一次勘定了内地与香港的边界线。他们从大鹏湾出发,沿梧桐山下的小河竖立木界桩,界桩上写着“大清国新安县界”(木界桩后改为界碑)。1899年3月18日,勘界结束,沙头角被一分为二,形成“新界沙头角”和“华界沙头角”,中英界碑分布在梧桐山下干涸的河床上。不久,有人在界碑两侧搭起房屋做生意,形成了中英街的雏形。后来,这条小街几经变迁逐步形成了店铺林立、一片繁荣的商业街。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曾一度成为闻名全国的“购物天堂”。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后,在“一国两制”构架下,中英街形成了“一街两制”的新格局。
深圳军民英勇抗英
可强盗总是得陇望蜀的,1899年5月14日,港督卜力命令驻港英军司令加士居出兵占领深圳和九龙城。5月16日,英军2000人分三路占领深圳及附近村庄,解除了清朝深圳驻军的武装。中国驻军的枪械弹药及军需款项,悉数被抢夺一空,官兵全部被迫撤离。侵略军北进布吉,并扬言要打到石龙去。占领深圳后,英军升起英国国旗,宣布深圳为英国领土。英军强占了“距深圳二十里之沙头角,驻兵二百名,云将筑炮台守之”。港督卜力曾企图攻占新安县府所在地南头城,一举占领全新安县,因兵力不足而作罢。
英军强占深圳和九龙城的野蛮行径,引起清政府震怒,总理衙门指示中国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国提出强烈抗议,要求其从深圳和九龙城撤军。英国对交还深圳提出无理条件:一是要求清政府公开宣布将两广总督谭钟麟撤职;二是赔偿英国镇压新界人民反抗所需的全部费用;三是在中国同意赔偿前,英军应继续占领深圳。英国战争部和殖民地部企图从深圳撤军的讨价还价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提出用深圳换取加普礁。
1899年6月下旬,清政府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与英国政府代表艾伦赛在北京就深圳撤军问题举行谈判,对英国得了土地又要求赔偿,表示非常愤慨,坚决拒绝了他们的无理要求。谈判陷入僵局。
英军占领深圳如泥足深陷,周边中国居民不断向英军发动袭击,社会秩序“日益接近于无政府状态”。鉴于这种情况,起初极力主张将深圳划入租界范围的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和不愿放弃深圳的港督卜力,敦促首相索尔兹伯里,在深圳问题上迅速作出撤军或是继续占领的决定。直到10月4日,索尔兹伯里才通知张伯伦,要他转告卜力“就深圳归还中国一事作出安排”,函告中未提及要中国“赔款”问题。11月2日,卜力根据索尔兹伯里的指示,下达了立即撤出深圳的的命令。11月13日,英军渡过深圳河撤回新界。
英国从1899年5月16日军事占领深圳,到11月13日全部撤出,长达半年之久。
2006年8月26日,当“明月”与“滴水行动”的队友们在沙头角中英街走过后,他很想知道“一街两制”的由来,当晚回家就查找关于这段历史的资料,结果,在一本名为《深圳全纪录》的权威书籍上,不但找到了中英街的由来,还发现了有关深圳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第二次出行时他问“眼睛”:“如果当年深圳真的被英国人占了,今天的深圳会是什么样子?还会有特区吗?”
107年后,在梧桐山的盘山路上,在午后的阳光下,回望沙头角,那已是一片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繁华街市;走到皇岗口岸,那里灯火通明,人流如织,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24小时通关的陆路口岸;这里已临近深圳河的入海处,也是107年前那次勘界的终点。
一张地图,一段故事
1980年初,招商局第29任董事长袁庚向中央提出开办蛇口工业区。1月31日,中南海,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拿起铅笔在这张地图上方画了一条线,把南头到华侨城七八十平方公里的地方都画了进去,对袁庚说:“这个都给你。”袁庚吓了一跳,说,“我怎么敢要这么多。”于是,李先念用红铅笔在地图上轻轻一勾,“那就给你这个半岛吧。”
这个半岛,便是今日的蛇口,仅方圆2.14平方公里。
“眼睛”望着西海堤北段的红树林,对记者说:“但你没想到吧,画来画去的那张地图,是一张香港地图,1980年的深圳,连一张像样的地图都没有!”
9月10日,“眼睛”在深圳博物馆拍下了这张浓缩了那个年代不平凡历史的地图。也从解说了解了上面的历史。
专门负责“滴水捐款”的财务“雪羚羊”也有自己的发现:“深圳的东部海岸线是全国最美的海岸线之一,但深圳也有一个与海有关的最大憾事—周边沿海近百个美丽的岛屿大部分都不归深圳管辖。像大小三门岛、大小辣甲岛。”
从深圳到这些岛屿乘大飞一般不超过20分钟,到惠州却要远得多。像三无限制的扩张,红树林面积锐减,如今只有西乡、福田、坝光一带残存红树林片断。“西乡的红树林在遭受侵蚀,还有更触目惊心的事儿。”他说。潮水退去,海滨的白色垃圾铺满了红树林海滩。垃圾从城市里漂出来,路边也有倾倒的整车垃圾。
从西乡段流入海的河沟大约有那么四、五条,黑得如墨汁,臭味堪比腐尸。因为水位下降,河岸的黑淤泥向上延伸很远,光秃秃的,一棵草也不长。
记者数了一下,从福永到沙井,黑得冒泡的小河也有五六条之多。宝安到底还有多少条黑色河流呢?
滴水行动中的滴水爱情
24日下午,沙井当地人“石驴子”带着众“驴子”到沙井访幽,从蚝壳垒起的江氏宗祠、围里村客家围、新兴桥古商业街炮楼模样的铺子前一一走过。
有一对男女“驴友”“响炮”和“凌晨”始终牵手而行,形影不离。
“我是为了她才参加的滴水行动,”“响炮”毫不隐瞒地告诉记者。从海柴角一路到沙井,他们手牵手一路走来义无反顾。“我要用滴水穿石的决心去追求爱情。”他说,“我要在2007年深圳第一缕晨光出现时,借一杯红酒,向我的爱人祝福。”
“你能坚持到那天吗?”记者问旁边的“凌晨”。
“他能,我怎么就不能?”“凌晨”反问记者,脸上溢满幸福羞赧的笑。
仍然在路上
“眼睛”告诉了我一个秘密:7月23日从海柴角出发时,他把一瓶红葡萄酒埋在了礁石缝里,“如果谁能坚持到最后,就能喝到这瓶意义非凡的红酒,2007年第一缕晨光出现时,所有回到海柴角的人,大家举杯共饮,共迎新年。到那时,我们还要向大家公布我们一点一滴筹集起来的‘滴水捐款’总额和十位受捐学生的名单”。
沙井探幽结束,但“滴水行动”才刚走完三分之一,“驴友”还在路上,路还长。行走的途中,
在回市区的车上“红鸟”宣布:国庆节期间将进行第九段行程,拟从松岗与东莞107国道收费站开始,途经罗田水库、公明、光明、观澜等地到达龙岗千岛湖(清林径水库)。沿途走山路和绕水库行走。预计总行程100公里。门岛,和东冲只隔着“一湾浅浅的海”,遥遥相望。许多深圳人都把这些岛当做“自己的岛”。
美丽背后的忧伤
9月17日那天下午,驴友“青冈”和一行人走了西乡段西海堤,让他震惊的是起始段的红树林已经与海彻底绝缘,一车又一车的石块倾倒进海里,看样子那里是要修建一个码头。开发前的深圳滨海滩涂红树林成片,随着城市大规模
对话
跳出圈子审视自己
“眼睛”是这次“滴水行动”的发起人,记者和他进行了一次对话。
晶报:你的灵感哪儿来的?怎么会想起做这个活动?
“眼睛”: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16年,非常热爱这个城市,可我并不了解她。我们套在城市的圈子里,没法认清这个城市,有时连自己都认不清了。环深圳行,就是想跳出圈子,从外面看这个城市,去发现一些东西,也顺便用另一种视觉来审视自己。
晶报:发现的意义在哪里?
“眼睛”:只有深圳才是真正属于我们深圳人的精神家园。不熟悉自己的城市,不了解自己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无论走遍天南海北,终因没有根基,没有比较,而让所有的旅行失去意义。
另外,“滴水行动”的同伴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好。“因为有了行走,柴米油盐的生活有了一点属于我的生动。
晶报:总行程有多长。“眼睛”:约550到600公里。
晶报:为什么把环深圳游称为“滴水行动”?
“眼睛”:滴水汇成河。我们这些驴子都是磨坊网的网友,根据‘磨房公益’公布的资料,资助一名山区贫困小学生一年的学费为300元左右,‘行走深圳“滴水行动”将筹集10名学生的资助款。所有参加的队员各自认捐10元。
晶报:这次活动还有什么特别安排?
“眼睛”:在安全的基础上,提倡环保意识和行动,所有参加队员自备垃圾袋,沿途自觉清洁垃圾。本活动禁止一切采摘野生植物花草的行为,禁止一切捉鱼、捞虾、捡螺等一切惊扰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
晶报记者吴建升/文杨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