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告别“公文旅行”
身为重庆环球物业发展有限公司“金地花园”项目经理,张建华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初步设计审批预审意见书。7月25日,他向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送交了审批材料,仅8天时间就从市建委得到了回复,特别让他感到省心的是,自己不必跑消防、园林、气象3个部门,只要再去一次市建委,就可以办好初步设计审批。 “建设领域五大环节并联审批”,这几个让他读起来有些绕口的字眼,给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去年10月1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重庆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今年1月1日,重庆市级部门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几百个建设项目在立项、规划、用地、设计、验收等5个环节进入了并联审批。越来越多的“张建华们”有了轻松感。
政府跑跑腿企业省省力
“金地花园一期工程,从立项到动工,跑批文就花了14个月。”张建华对此记忆犹新:往市规划局跑了7次,消防跑了3次……认不得门、找不到人、需要的申报材料不清楚,一个项目跑下来,他瘦了一圈。而这次办理二期工程初步设计审批,仅用了8天时间的经历,着实让张建华有“前后两重天”的感慨。
与张建华的轻松相比,重庆市建委政务办理中心并联审批窗口年轻的办事员小李显得很忙。每天,窗口前人来人往,交来涉及消防、人防、园林、气象、市政、交通等部门审批的材料,每份材料都要仔细核对,每天还要接好几十个咨询电话。而在以前,他的工作轻闲得多,一天最多接一两个电话,需要审查的材料也只涉及到市建委的审批项目。
试点运行半年后,重庆市政府法制办调查发现,建设项目需通过的“审批关口”精减了80%,企业需编制的申报材料减少了50%以上,企业负担明显减轻。同时,由于主办、协办部门需要大量沟通协调,办件时限又明显缩短,政府部门工作压力加大。
重庆市政府法制办主任李殿勋说:“政府多跑腿,就是减少了管理性,增强了服务性,这是执政理念的一种转变。”他认为,试点变过去企业找政府为现在的政府替企业分忧,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必将推进政务公开,提升政府廉洁度。
从“串联审批”到“并联审批”
重庆市规划局副局长邱建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原来的建设领域的串联审批是“企业多头找政府”,试点后的并联审批是“企业认准4个部门,其余事情政府跑腿”。
试点前,重庆市建设领域的行政审批环节繁琐、手续复杂,跑一个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提前就要到13个部门办好前置审批,一些长期搞建筑的人都一头雾水。如今,“五大环节并联审批”,将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全过程分为立项、规划、用地、设计、验收五大基本环节,涉及到的59项审批中有37项实现了“并联”,从立项到验收,企业只需跑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房管局4个部门。
据有关统计显示,过去重庆市发生的腐败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建设领域行政审批有关,个别行政机关把行政审批作为权力“寻租”的手段,一个项目在科长那里都能卡两星期。而今,“统一受理、分头审批、限时完成、集中回复”的工作机制、主办部门最终决定权、协办单位超时默许制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给政府部门戴上了“紧箍咒”,促使他们规范行为、转变观念。
由“串联审批”到“并联审批”,需要很大的智慧。方案制定前,重庆市政府法制办首先找准了城市建设管理的三大主要矛盾:城市规划、建筑质量和生态环境,决定将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全过程分为立项、规划、用地、设计、验收五大基本环节,实施“有限并联审批”。为保证试点取得实效,还区分了主办和协办部门,明确了各自的责任。
一次推动行政运行体制改革的试点
《试点方案》通过后,重庆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房管局4个主办部门,迅速分别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市建委在政务办理中心公示了审批流程;市规划局、市公安消防局挑选业务骨干,进驻市建委政务办理中心实施“一站式办公”;市规划局一个多月内数次召集协办部门,会商解决并联审批出现的问题……
采访中,一些行政机关认为,主办部门与协办部门的有力配合,是保证并联审批得以落实的重要基础,但这种配合的机制仍在摸索之中。一位行政机关负责人说:“试点涉及到10多个部门,相互之间磨合肯定需要一个过程,总体上看,试点之路仍很长。”
李殿勋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行政管理体制日益完善,但是,建设领域行政审批改革步伐却比较滞后。他列举出一系列事实:我国70%的行政审批项目集中在建设领域,由于审批环节繁琐、手续复杂、政出多门、职能交叉,新上一个建设项目,建筑企业要过100多道关口,报批时间多的近两年,最快也要200天,这严重影响了投资环境。
由于头绪繁杂,《重庆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从酝酿到出台,前后花了近两年时间。2004年年初,市政府法制办就开始着手研究这一问题,前后经过120余次部门协调会,40余次论证会,先后修改方案150余次,才最终确定了试点方案。
“起初有3种改革思路:动权力、动场地、动程序。”李殿勋说,动权力即减少审批项目,但是,建设领域的行政审批项目多数有国家法律法规依据,很难减少,而且建设领域的特殊性也不大允许减少审批;动场地,即实施“一站式办公”,这种形式的变更很难取得实效。最终,重庆市采用了动程序的方案。
国务院法制办政府法制协调司副司长江凌评价说,重庆市的这一试点方案不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不触动现有权力结构,显示了重庆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决心,“做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 |